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幼闻无生理,常欲观此身全文

幼闻无生理,常欲观此身

出处:《还山贻湛法师
唐 · 孟浩然
幼闻无生理,常欲观此身
心迹罕兼遂,崎岖多在尘。
晚途归旧壑,偶与支公邻。
导以微妙法,结为清净因。
烦恼业顿舍,山林情转殷。
朝来问疑义,夕话得清真。
墨妙称古绝,词华惊世人。
禅房闭虚静,花药连冬春。
平石籍琴砚,落泉洒衣巾。
欲知冥灭意,朝夕海鸥驯。

拼音版原文

yòuwénshēngchángguānshēn

xīnhǎnjiānsuìduōzàichén

wǎnguījiùǒuzhīgōnglín

dǎowēimiàojiéwèiqīngjìngyīn

fánnǎodùnshèshānlínqíngzhuǎnyīn

cháoláiwènhuàqīngzhēn

miàochēngjuéhuájīngshìrén

chánfángjìnghuāyàoliándōngchūn

píngshíjièqínyànluòquánjīn

zhīmíngmiècháohǎiōuxùn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名为《还山贻湛法师》。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对佛法修行和山林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的诗句。

“幼闻无生理,常欲观此身。”开篇便表明了诗人自幼就听闻了佛家的无生理(即无生无灭的真理),并且长久以来一直想要深入观察自己的身体,这里指的是对自身及生命本质的探索与理解。

“心迹罕兼遂,崎岖多在尘。”诗人表达了内心追求和现实境遇之间的差距,内心所向往的清净、平和与现实生活中的崎岖不平是对比鲜明的。

“晚途归旧壑,偶与支公邻。”这两句写诗人晚年回到旧时居住的山谷,与一位隐者为邻。这段描述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归隐自然的意境。

接下来的“导以微妙法,结为清净因。”则是说与这位支公(可能是指佛教僧侣)交流微妙的佛法,共同追求清净之心的缘分。

诗人随后写道:“烦恼业顿舍,山林情转殷。”表达了在自然环境中,远离尘世烦恼,放下过去的一切烦恼和业障,内心变得更加宁静而深厚。

“朝来问疑义,夕话得清真。”每天清晨询问佛法中的疑难问题,黄昏时分讨论得到的清净真理,这样的生活充满了对精神世界的探索与追求。

“墨妙称古绝,词华惊世人。”诗中还夸赞了支公的书法之美,以及其言辞之华丽,都堪称是古今罕见,令人惊叹。

接着,“禅房闭虚静,花药连冬春。”描绘出一幅幽静的画面:在这宁静的山林中,一年四季都有花开,有草长,而诗人则在禅房中修行,远离尘世的喧嚣。

“平石籍琴砚,落泉洒衣巾。”这里描写了诗人生活的一些细节:平整的石头上摆放着古琴和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而山中的清泉则被用来洗涤衣物。

最后,“欲知冥灭意,朝夕海鸥驯。”表达了诗人对于“无为”、“空寂”的禅理的追求,以及对海鸥这种自然生物朝夕不变、恬静自得态度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山林隐居生活和佛法修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深刻追求与内心世界的宁静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