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眄尘虑销,瓶泉谢频倒
风来亦依微,浊暑焉得扫?客堂虚四楹,洒水恨枯槁。
喜兹宵漏初,露坐散襟抱。
河明带飞观,月白通驰道。
顾眄尘虑销,瓶泉谢频倒。
恨无同声人,诗义与探讨。
踟蹰拂方床,归卧梦亦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秋夜露坐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深邃的哲思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首句“白云飞尚低,清露泫犹早”,以“白云”、“清露”开篇,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白云缓缓飘动,似乎还在低空徘徊;露珠在清晨的微光下闪烁,还未完全消散。这两句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象,暗示了时间的流转与季节的更替。
接着,“风来亦依微,浊暑焉得扫?”描述了微风轻拂,驱散了夏日的炎热,让人心情舒畅。这里的“浊暑”不仅指炎热的天气,也隐喻着生活中的烦恼与困扰,而“风来”则象征着解脱与清新的到来。
“客堂虚四楹,洒水恨枯槁。”转而描写室内的情景,空旷的客堂中,洒水的声音回响,仿佛是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与感慨。这里的“洒水”可能寓意着对生活的洗涤与净化,而“枯槁”则暗示了生命的疲惫与干涸。
“喜兹宵漏初,露坐散襟抱。”表达了诗人对夜晚初至的喜悦,以及在露水中坐下来放松心情的惬意。这不仅是身体上的休息,更是心灵的释放与解脱。
“河明带飞观,月白通驰道。”描绘了夜晚的景色,河水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明亮,道路在月色中显得通透。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平静相融合,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顾眄尘虑销,瓶泉谢频倒。”诗人回顾四周,所有的忧虑都随着夜色的降临而消失,瓶中的泉水不再频繁地倒出,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最后,“恨无同声人,诗义与探讨。”表达了诗人希望有人能分享他的感受和思考,共同探讨诗歌的意义,体现了他对交流与理解的渴望。
“踟蹰拂方床,归卧梦亦好。”诗人犹豫着拂过方床,准备回到床上休息,但即使在梦中,他也能感受到内心的安宁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与自我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