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剑出门去,满眼荒榛道
出处:《送李生谒张侯》
宋 · 石介
李生长七尺,栖栖长自吊。
一饮酒一石,常怀酒瓮小。
一食牛一腔,平生未曾饱。
负剑出门去,满眼荒榛道。
行行何所适,泪下沾襟袍。
李生且收涕,不足苦悲悼。
非无咸池音,夔旷世所少。
不识伯乐氏,飞黄遍牛皂。
我闻张侯者,其人非草草。
六经探精微,九流得指要。
荀况或言兵,杜牧曾深考。
纵横文武术,难以寻常较。
磊磊公侯器,可以镇浮躁。
子将丈二矛,试向伊前掉。
见子伊心喜,扶子出泥淖。
王济牛心炙,李生应得咬。
一饮酒一石,常怀酒瓮小。
一食牛一腔,平生未曾饱。
负剑出门去,满眼荒榛道。
行行何所适,泪下沾襟袍。
李生且收涕,不足苦悲悼。
非无咸池音,夔旷世所少。
不识伯乐氏,飞黄遍牛皂。
我闻张侯者,其人非草草。
六经探精微,九流得指要。
荀况或言兵,杜牧曾深考。
纵横文武术,难以寻常较。
磊磊公侯器,可以镇浮躁。
子将丈二矛,试向伊前掉。
见子伊心喜,扶子出泥淖。
王济牛心炙,李生应得咬。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李生的男子,他身材高大,饮食量也异常惊人。一饮一石酒,一餐一头牛肉,也难以使他感到饱足。负剑出门,行走在荒芜的道路上,他满眼都是不忍卒睹的景象,不禁泪水涟涟。
诗中通过李生的形象和行动,展现了一个英雄豪迈、不合时宜的人物形象。他虽然身材高大,但生活却充满了悲悼之情。诗人提到“不足苦悲悼”,似乎在表达对这种豪杰之士的同情。
接着,诗人转而谈及张侯,这位人物被描述为非凡的人物,他不仅精通六经,而且对于兵法也有深入的研究。他的文武双全,堪称磊磊公侯器,可以镇压浮躁之心。
最后,诗人提到子将和王济,他们或许是张侯门下的人物,通过一系列动作,如试矛、扶出泥淖等,展现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李生应得咬牛心炙,这可能是在强调他与这群人的相处之道。
整首诗语言豪放,意象丰富,通过对比和联想的手法,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并且通过这些人物的行为和环境,传达了诗人对于时事的感慨和个人英雄主义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