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无酒浇愁还独啸,有时得句但长吟全文

无酒浇愁还独啸,有时得句但长吟

出处:《次韵凌义山 其一
宋末元初 · 杨公远
自怜老境渐侵寻,检点头颅雪旋深。
无酒浇愁还独啸,有时得句但长吟
一天月色涵秋意,四壁蛩声恼客心。
好是夜凉清似水,萧萧风度古松林。

翻译

感叹岁月无情地侵蚀着自己,白发如雪迅速增多。
没有酒可以排解忧愁,只能独自长啸,偶尔灵感涌现就低声吟唱。
满天月色蕴含着秋天的韵味,四周墙壁上的蟋蟀声却让旅人内心烦扰。
夜晚的清凉如同清水一般,只有萧瑟的风穿过古老的松林带来宁静。

注释

自怜:自我怜悯。
老境:年老的境况。
侵寻:逐渐侵袭。
雪旋深:白发迅速增多。
浇愁:排解忧愁。
独啸:独自长啸。
得句:灵感涌现。
长吟:低声吟唱。
月色涵秋意:月光充满秋天的气息。
蛩声:蟋蟀声。
恼客心:让人心烦。
夜凉清似水:夜晚的凉爽像清水一样。
萧萧:形容风声。
古松林:古老的松树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词人在秋夜的感慨与情怀。开篇“自怜老境渐侵寻,检点头颅雪旋深”两句,表现了词人对自己年华老去、头发斑白的自怜之情,以及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

接着,“无酒浇愁还独啸,有时得句但长吟”表达了词人在没有酒精可以消愁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吟咏诗句来慰藉自己。这里的“啸”字用得非常传神,表现了一种无奈与孤独。

中间两句,“一天月色涵秋意,四壁蛩声恼客心”,则描绘了一个典型的秋夜景象:明净的月光承载着秋天的意境,而四周的蟋蟀鸣叫声,却让远行的客人感到烦躁不安。这里的“蛩声”不仅是秋夜的声音背景,更深化了词人的孤独与愁绪。

最后两句,“好是夜凉清似水,萧萧风度古松林”,则描写了一种夜晚的凉爽和静谧,以及穿过古老松林的微风。这种景象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摹,更寄寓了词人对于心灵宁静与澄清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示了一种深沉而又淡远的情感氛围,是词人在秋夜中对于人生、时光和孤独等主题的深刻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