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下泊官,往往弥旗幡
宋 · 周必大
千峰溧阳来,势若西南奔。
遥拱三茅峰,不敢迫至尊。
三茅如轩悬,次序俨弟昆。
正西辟夷涂,群仙之所门。
至今下泊官,往往弥旗幡。
遥拱三茅峰,不敢迫至尊。
三茅如轩悬,次序俨弟昆。
正西辟夷涂,群仙之所门。
至今下泊官,往往弥旗幡。
注释
千峰:众多山峰。溧阳:地名,指溧阳地区。
势若:形势好像。
西南奔:向西南疾驰。
遥拱:远远环绕。
三茅峰:指特定的三座山峰。
不敢迫:不敢靠近。
至尊:至高无上的人或物。
如轩悬:像车盖悬挂。
俨弟昆:整齐有序,如同兄弟。
正西:正西方。
夷涂:通天之路。
群仙之所门:众仙的入口。
下泊官:驻扎的官员。
弥旗幡:旗帜飘扬。
翻译
千座山峰从溧阳延展而来,仿佛向西南疾驰而过。它们远远地环绕着三茅峰,不敢靠近至高无上的尊者。
三茅峰如同悬挂的车盖,有序排列,如同兄弟一般。
正西方开辟了通天之路,这里是众仙的门户。
直到如今,仍有官员驻扎,旗帜飘扬,热闹非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茅山时的所见所感。首句“千峰溧阳来,势若西南奔”,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山脉从溧阳方向蜿蜒而来,仿佛向西南疾驰的壮观景象。接下来,“遥拱三茅峰,不敢迫至尊”,形象地刻画了群峰对主峰三茅峰的崇敬和环绕,暗示了三茅峰的崇高地位。
“三茅如轩悬,次序俨弟昆”运用比喻,将三茅峰比作悬挂的车轩,形容其高耸且有序排列,如同兄弟般的序列。紧接着,“正西辟夷涂,群仙之所门”,点明了三茅峰在道教中的重要性,被认为是通往仙境的门户。
最后两句“至今下泊官,往往弥旗幡”,表达了茅山作为道教圣地,过往的官员常常在此驻足,举行仪式,旗帜飘扬,充满了浓厚的宗教氛围和历史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茅山的自然风光和文化意蕴,体现了作者对道教文化的敬仰和对山水景色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