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我与,两鬓倏已衰
出处:《和陶饮酒十首》
明 · 张诩
惊鱼乐深逝,倦鸟厌高飞。
独人不如之,可不为之悲。
失路陷荆棘,日暮还依依。
家乡隔山海,飘泊将焉归。
岁月不我与,两鬓倏已衰。
少壮不自力,老去愿皆违。
独人不如之,可不为之悲。
失路陷荆棘,日暮还依依。
家乡隔山海,飘泊将焉归。
岁月不我与,两鬓倏已衰。
少壮不自力,老去愿皆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人生的艰辛与无奈,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忧虑。诗人以“惊鱼”、“倦鸟”自比,表达了在复杂世事中寻求解脱的渴望,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机会远去,内心充满了无力感和悲哀。
“惊鱼乐深逝,倦鸟厌高飞”,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鱼儿在深水中的自由快乐,与鸟儿对高空飞行的厌倦,暗喻人在社会中追求自由与逃避束缚的矛盾心理。鱼儿深潜于水底,象征着避世隐居的理想状态;而鸟儿厌倦高飞,则反映了人们在追求理想与现实冲突时的疲惫与无奈。
“独人不如之,可不为之悲”,诗人感叹自己无法达到这样的理想状态,内心的悲伤难以言表。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哀叹,也蕴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失路陷荆棘,日暮还依依”,描述了人在困境中挣扎,即使面对重重困难,仍然抱有一丝希望,不愿放弃。然而,“家乡隔山海,飘泊将焉归”,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未来归宿的迷茫与不确定。
“岁月不我与,两鬓倏已衰”,时间的流逝让诗人感到无力与无奈,青春不再,岁月无情。最后两句“少壮不自力,老去愿皆违”则表达了对年轻时不努力、年老时愿望无法实现的遗憾与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人生旅途中的种种挑战与困惑,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它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触及了更广泛的社会主题,具有较强的共鸣性和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