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有千竿立,尘无一点生
出处:《过宝云寺访密师》
宋 · 赵汝燧
寺才三二里,曳杖且徐行。
晴塔松梢见,风钟岭半鸣。
樵夫分道过,僧子就房迎。
竹有千竿立,尘无一点生。
晴塔松梢见,风钟岭半鸣。
樵夫分道过,僧子就房迎。
竹有千竿立,尘无一点生。
注释
寺:寺庙。才:仅仅。
曳杖:拄杖。
徐行:慢慢行走。
晴塔:晴朗的塔。
松梢:松树梢头。
风钟:山风中的钟声。
岭半:山岭的一半。
樵夫:砍柴的人。
分道:各自走不同的路。
僧子:僧人。
就房迎:来到房前迎接。
竹有千竿立:成千上万的竹子直立。
尘无一点生:没有一点尘土。
翻译
寺庙距离这里只有两三里路,我慢慢拄着拐杖前行。晴朗的天空下,塔尖在松树梢头若隐若现,山岭上的钟声随风飘荡。
砍柴的人各自沿着不同的小路走过,僧人则来到房前迎接。
成千上万的竹子笔直挺立,连一点尘土也没有沾染。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赵汝燧漫步宝云寺的宁静景象。他缓缓前行,寺庙距离不过三二里,沿途可以欣赏到晴空下清晰可见的塔影在松梢摇曳,半山腰间,风铃随风轻轻作响。山路上,樵夫各自分道而行,僧侣则热情地迎接着诗人。寺内环境清幽,千竿翠竹挺立,一尘不染,显得格外静谧。整体上,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的自然风光和僧侣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禅意生活的向往与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