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知洛阳城中僵卧者,门外无人雪一丈
出处:《唐子畏临李成群峰霁雪图》
明 · 王鏊
吾闻西域之西雪山高,六月积雪犹不消。
今之尽图无乃是,是何山势汹涌如波涛。
大山崔嵬小山耸,万壑千岩光欲动。
营丘化去五百年,遗踪一见人皆竦。
六如胸次蟠轮囷,戏梭碎玉散作千嶙峋。
一重一掩分向背,营丘似是君前身。
隆楼杰阁争相向,美人正醉销金帐。
岂知洛阳城中僵卧者,门外无人雪一丈。
今之尽图无乃是,是何山势汹涌如波涛。
大山崔嵬小山耸,万壑千岩光欲动。
营丘化去五百年,遗踪一见人皆竦。
六如胸次蟠轮囷,戏梭碎玉散作千嶙峋。
一重一掩分向背,营丘似是君前身。
隆楼杰阁争相向,美人正醉销金帐。
岂知洛阳城中僵卧者,门外无人雪一丈。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以唐寅临摹李成的《群峰霁雪图》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对这幅作品的深刻感悟与独到见解。
首先,诗中提到的“西域之西雪山高,六月积雪犹不消”,描绘了雪山的雄伟与永恒的雪景,引出对画中景象的联想。接着,“今之尽图无乃是,是何山势汹涌如波涛”则表达了对画中山势的赞叹,仿佛波涛般起伏,生动而壮观。
“大山崔嵬小山耸,万壑千岩光欲动”进一步描绘了画面的层次感和动态美,大山巍峨,小山挺立,万壑千岩仿佛在光影中跃动,展现出自然界的磅礴与细腻。
“营丘化去五百年,遗踪一见人皆竦”提到古代画家营丘(即李成)的技艺,虽已逝去五百年,但其作品仍能让人感到震撼,体现了艺术的永恒价值。
“六如胸次蟠轮囷,戏梭碎玉散作千嶙峋”则是对画家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艺术风格的描述,他将自然之美融入画中,如同戏梭般将碎玉散落,形成千奇百怪的山石,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创造力。
“一重一掩分向背,营丘似是君前身”强调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每一层山峦都有其独特的方向和背影,仿佛营丘本人就是这幅画的前身,其艺术造诣深厚。
最后,“隆楼杰阁争相向,美人正醉销金帐”描绘了画面中的建筑与人物,隆楼杰阁与美女的醉态,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故事性。
“岂知洛阳城中僵卧者,门外无人雪一丈”则以洛阳城中的寒风凛冽,对比画中雪景的温暖与宁静,表达了对艺术超越现实、带来心灵慰藉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群峰霁雪图》的细腻描绘和深入解读,展现了作者对古代山水画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受,同时也表达了对艺术作品超越时空、抚慰人心力量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