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日已远,浇风日已漓
出处:《甲子》
元末明初 · 郭钰
渊明赋归去,正合书义熙。
衣冠晋江左,寄奴我何知。
春秋乾侯笔,凡例日星垂。
诛心虽探微,临难将安施。
乃知书甲子,当在永初时。
古人日已远,浇风日已漓。
空馀五柳树,萧瑟西风吹。
衣冠晋江左,寄奴我何知。
春秋乾侯笔,凡例日星垂。
诛心虽探微,临难将安施。
乃知书甲子,当在永初时。
古人日已远,浇风日已漓。
空馀五柳树,萧瑟西风吹。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郭钰所作的《甲子》,通过对陶渊明归隐故事的引用,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世风日下的感慨。首句“渊明赋归去,正合书义熙”暗指陶渊明顺应自然,辞官归隐的行为符合东晋时期的社会风气。接下来,“衣冠晋江左,寄奴我何知”描绘了陶渊明身处江左的历史背景,暗示自己对此并无过多关注。
“春秋乾侯笔,凡例日星垂”借《春秋》笔法和日月星辰的永恒,寓意历史记录的公正与时间的无情流逝。然而,“诛心虽探微,临难将安施”又揭示出即使能洞察人心,面对危难又能如何,流露出一种无奈和无力感。
“乃知书甲子,当在永初时”进一步强调历史记载的重要性,认为甲子纪年应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解读。最后两句“古人日已远,浇风日已漓”直抒胸臆,感叹古人已远去,现实社会风气日益败坏,只剩下“空馀五柳树,萧瑟西风吹”的寂寥景象。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历史典故为引,寓言深沉,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个人命运以及世事无常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