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千万恨,落日上高台
出处:《送春曲三首 其三》
唐 · 刘禹锡
春景去,此去何时回。
游人千万恨,落日上高台。
寂寞繁花尽,流莺归莫来。
游人千万恨,落日上高台。
寂寞繁花尽,流莺归莫来。
翻译
春天的景色已经离去,不知何时才能再回来。游人们千万般遗憾,只因夕阳已爬上高高的台子。
注释
春景:春天的景色。去:离去。
何时:什么时候。
回:回来。
游人:游历的人们。
千万:极多,无数。
恨:遗憾。
落日:夕阳。
上:爬上。
高台:高高的平台或楼台。
寂寞:寂静,空旷。
繁花:盛开的花朵。
尽:凋零,结束。
流莺:轻盈的黄莺鸟。
归:归来。
莫:不要。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离去的诗句,表达了对春天不忍离别的情感以及对游人离去的无尽哀伤。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时光易逝、美好事物难以长久的深切感慨。
"春景去,此去何时回" 这两句直接而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不复返的悲哀之情。春天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而它的离去让人感到无比的失落和渴望。
"游人千万恨,落日上高台" 这两句则转向了对离去游人的深沉怀念。诗中提到的“游人”可能是指那些来观赏春景的人,他们在春天里留下了无数的欢乐和回忆,而现在他们也跟随着春天的脚步离开了,剩下的只有落日余晖和空旷的高台。
"寂寞繁花尽,流莺归莫来" 这两句则是对逝去美景的描绘。春天中繁盛的花朵不再,它们纷纷扬扬如同落叶般散去了。"流莺"指的是流水边上的莺鸟,这里用以形容诗人孤独无伴的心境。莺鸟归巢,象征着春天的最后一缕气息也随之消逝,剩下的只有寂寞与空留。
整首诗通过对春景、游人和繁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易逝的无奈,以及面对自然界变化时的心境。每一句都蕴含着深沉的情感,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诗人站在高台上眺望落日、怀念春天和游人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