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在物我忘,迢迢空古今
出处:《颜回》
明 · 释函是
之子不远复,复其见天心。
三月能不违,力尽知疏亲。
一间竟勿逮,洙泗乃无人。
箪瓢士之常,风雨岁时深。
所矢贵自信,岂直为安贫。
道在物我忘,迢迢空古今。
世间爱其名,山林多隐沦。
圣贤行何从,贵贱吾知音。
三月能不违,力尽知疏亲。
一间竟勿逮,洙泗乃无人。
箪瓢士之常,风雨岁时深。
所矢贵自信,岂直为安贫。
道在物我忘,迢迢空古今。
世间爱其名,山林多隐沦。
圣贤行何从,贵贱吾知音。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颜回的描述,展现了颜回对孔子学说的坚定信仰与实践,以及他面对贫困生活的坚韧精神。颜回作为孔子的弟子,不仅在道德修养上达到了极高的境界,更是在物质生活极其困苦的情况下,依然坚守信念,不改初心。
“之子不远复,复其见天心。”开篇即点出颜回对孔子学说的传承与理解,如同接近天心一般,体现了他对儒家思想的深刻领悟和虔诚追求。
“三月能不违,力尽知疏亲。”进一步描绘颜回在面对困难时的坚持与选择,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能坚守原则,不违背自己的信念,同时认识到真正的亲近并非仅限于血缘关系,而是心灵的契合。
“一间竟勿逮,洙泗乃无人。”通过对比,强调了颜回在学术上的卓越成就,即便在当时,也难以找到与他相匹敌的学者,洙泗流域的教育中心也因此显得更为珍贵。
“箪瓢士之常,风雨岁时深。”形象地描绘了颜回的生活状态,简陋的饮食与艰苦的环境并未动摇他的志向,反而更加坚定了他内心的信念。
“所矢贵自信,岂直为安贫。”强调颜回的自信与独立思考,他的行为不仅仅是出于对贫困的适应,更是基于对自己信念的坚信。
“道在物我忘,迢迢空古今。”最后两句升华了主题,指出颜回的行为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他的精神追求与道德实践成为了永恒的典范,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值得后人学习与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颜回生平事迹的描绘,赞美了他的高尚品德、坚定信念以及对儒家文化的贡献,同时也表达了对颜回精神的深切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