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翁作古人,老可已陈迹
出处:《夏太常竹为琴川钱允言题》
明 · 韩雍
坡翁作古人,老可已陈迹。
谁言古今人,才能不相及。
伟哉太常人中英,笔端造化何其精。
传得声名满天下,世人翻视文苏轻。
琴川隐君天下士,读尽诗书不求仕。
高节清风似此君,太常写赠非无意。
家藏此君三十年,隐君虽休子能传。
传来亦有父风节,携此索我题诗篇。
袁丹阳,王子猷,为爱此君名声流。
君家父子德与此君侔,我为作诗传千秋。
谁言古今人,才能不相及。
伟哉太常人中英,笔端造化何其精。
传得声名满天下,世人翻视文苏轻。
琴川隐君天下士,读尽诗书不求仕。
高节清风似此君,太常写赠非无意。
家藏此君三十年,隐君虽休子能传。
传来亦有父风节,携此索我题诗篇。
袁丹阳,王子猷,为爱此君名声流。
君家父子德与此君侔,我为作诗传千秋。
鉴赏
这首明代韩雍的诗《夏太常竹为琴川钱允言题》以赞美元朝太常官钱允言及其家族的高尚品格和文学才华。诗中首先提到坡翁(苏轼)虽为古人,但其才情仍被后人仰慕,以此引出对钱允言的赞美。诗人称颂钱允言为“太常人中英”,笔下生花,声名远播,甚至超过文苏(文徵明)。接着,诗中提及琴川隐士钱允言淡泊名利,满腹经纶却不求仕途,他的高洁节操如同袁丹阳和王子猷般受人敬重。
诗人感慨自己家中珍藏此君竹多年,钱允言虽已离世,但其精神得以传承。他接过这笔墨,期待能借诗篇继续流传钱允言的风范。最后,诗人将钱允言与袁丹阳、王子猷父子相提并论,强调他们品德相似,自己作诗传扬他们的美名,期望这些诗篇能流传千秋万代。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赞美,展现了钱允言的卓越才华和高尚人格,以及诗人对其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