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中峨群岫列,上竺乱峰连全文

中峨群岫列,上竺乱峰连

明 · 胡应麟
宝树云霞出,珠林日月悬。
丰碑镵晋代,巨榜揭梁年。
绣柱排双阙,雕甍控八埏。
塔光摩宇宙,?影矗星躔。
海蹙浮杯浪,江萦卓锡泉。
中峨群岫列,上竺乱峰连
鹿苑全铺桂,龙池尽植莲。
昙花青鸟驻,忍草白牛眠。
兜率高天外,昆崙大地前。
神功香积运,圣谛法轮传。
万劫空王座,千灯释祖筵。
焚身销众业,断臂伏诸缘。
入室闻师利,登坛见普贤。
曹溪存一悟,临济彻三玄。
有漏先除障,无生欲问禅。
行行负瓢笠,曳杖到金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西山诸佛刹的壮丽景象与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开篇“宝树云霞出,珠林日月悬”以瑰丽的自然景观象征佛国的神圣与光辉,仿佛宝树从云霞中生长而出,珠林中的日月悬挂于天际,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接着,“丰碑镵晋代,巨榜揭梁年”通过历史遗迹的描述,暗示了佛教文化在不同时代的传承与发扬,如同丰碑和巨榜,记录着佛教发展的重要时刻。

“绣柱排双阙,雕甍控八埏”则以建筑的雄伟壮观,展现了佛教寺庙的庄严与宏伟,绣柱排列如宫殿之门,雕甍高耸至八方,象征着佛教精神的深远影响。

“塔光摩宇宙,影矗星躔”进一步强调了佛教对宇宙的深刻理解与超越,塔光与星辰相接,影子直立于星空之上,寓意着佛教智慧的广阔与深邃。

“海蹙浮杯浪,江萦卓锡泉”通过自然界的动态描绘,展现了佛教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思想,海浪追逐着浮杯,江水环绕着卓锡泉,体现了佛教对生命与自然的尊重与融合。

“中峨群岫列,上竺乱峰连”则以山脉的连绵不绝,象征佛教教义的深远与广大,中峨的群山排列,上竺的乱峰相连,展示了佛教文化的广泛传播与深远影响。

“鹿苑全铺桂,龙池尽植莲”通过鹿苑与龙池的描写,寓意佛教的慈悲与清净,鹿苑中满布桂花,龙池里遍植莲花,象征着佛教对生命的爱护与对心灵的净化。

“昙花青鸟驻,忍草白牛眠”以昙花、青鸟、忍草、白牛等意象,表达了佛教对生命短暂与轮回的理解,昙花开放,青鸟停留,忍草生长,白牛安眠,体现了佛教对生死的洞察与接纳。

“兜率高天外,昆仑大地前”以兜率天与昆仑山的描绘,象征佛教对宇宙与大地的深刻认识,兜率天位于高远之处,昆仑山横亘大地之前,展现了佛教对宏观世界的思考与理解。

“神功香积运,圣谛法轮传”强调了佛教对修行与智慧的追求,神功香积运,圣谛法轮传,意味着通过不懈的修行与智慧的传递,达到解脱与觉悟的境界。

“万劫空王座,千灯释祖筵”以万劫与千灯的比喻,象征佛教对时间与生命的永恒追求,万劫中的空王座,千灯下的释祖筵,展示了佛教对宇宙真理的探索与传承。

“焚身销众业,断臂伏诸缘”通过焚身与断臂的描述,表达了佛教对自我超越与解脱的决心,焚身以销除众生的业障,断臂以平息各种因缘,体现了佛教对苦行与舍弃的实践。

“入室闻师利,登坛见普贤”以入室与登坛的场景,象征佛教弟子对师长的尊敬与对菩萨的崇拜,入室聆听师利的教诲,登坛见到普贤菩萨的身影,体现了佛教对师道与菩萨行的重视。

“曹溪存一悟,临济彻三玄”引用佛教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曹溪是六祖慧能说法之地,临济宗是禅宗的一个重要分支,一悟与三玄分别代表了佛教的顿悟与渐悟之道,体现了佛教对不同修行路径的包容与探索。

“有漏先除障,无生欲问禅”表达了佛教对去除烦恼与追求无生境界的追求,有漏即指有情众生的烦恼与束缚,先除障才能达到无生的境界,欲问禅则意味着寻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行行负瓢笠,曳杖到金田”以行者背负瓢笠、手持手杖前往金田的场景,象征着佛教徒对修行之路的坚定与执着,行行负瓢笠,曳杖到金田,体现了佛教徒对佛法的追求与实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西山诸佛刹的描绘,展现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深远影响,以及佛教徒对修行、智慧、慈悲与解脱的追求与实践,充满了对生命、宇宙与真理的深刻思考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