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坐长松,令我思韦偃
出处:《题无垢寺》
宋 · 张景脩
禅房闭深花,锡杖生古藓。
秋山翡翠寒,春水玻瓈软。
无嫌墙太低,但恐路不远。
何人坐长松,令我思韦偃。
秋山翡翠寒,春水玻瓈软。
无嫌墙太低,但恐路不远。
何人坐长松,令我思韦偃。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禅房:指修行者的居所。深花:隐藏在深处的花朵。
锡杖:僧侣出行携带的杖。
古藓:古老的苔藓。
翡翠:碧绿宝石,形容秋山颜色翠绿。
寒:清凉。
春水:春天的流水。
玻瓈:玻璃,形容水清澈透明。
墙太低:比喻障碍小。
路不远:路程不长。
何人:未知之人。
韦偃:唐代画家,以画马著名。
翻译
禅房深处藏花香,锡杖上爬满苔藓绿。秋山如翡翠般清凉,春水柔滑似玻璃。
不嫌墙低遮视线,只怕前行路途长。
不知何人静坐松下,让我想起韦偃画工的风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居禅房的静谧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朋友的思念。
“禅房闭深花,锡杖生古藓。”开篇两句营造出一幅幽深静谧的景象。禅房是佛教僧侣修行之处,这里被描绘为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深闭的花可能指的是远离尘世的高洁,也可能是环境中自然生长的花朵。锡杖是一种常见于古老寺庙中的植物,生长在墙角或石缝,给人以岁月沧桑之感。
“秋山翡翠寒,春水玻瓈软。”这两句通过对四季的描写,突出了自然界的美好。秋山之所以翡翠,是因为秋天山色的深沉而又清新;春水之所以玻瓈(一种透明如玉的形容词),是因为春水温柔而又清澈。
“无嫌墙太低,但恐路不远。”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态度。墙虽低,但并不以为忤,因为这里所追求的是心灵的安宁和超脱,而不是物质上的奢华。只是担心外界与禅房之间的距离不够远,可能会打扰到这份难得的宁静。
“何人坐长松,令我思韦偃。”结尾两句流露出诗人的思念之情。长松下有人静坐,这让诗人想起了韦偃(唐代隐逸),通过这种对古人隐逸生活的怀念,表达了自己对于那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合一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平和,意境深远,通过对寺院环境的细致描绘,以及对隐居生活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