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径坡陀竹最多,箨龙才起更成窠
宋 · 张镃
支径坡陀竹最多,箨龙才起更成窠。
穿岚触翠坳塘出,一片香来得嫩荷。
穿岚触翠坳塘出,一片香来得嫩荷。
注释
支径:小路。坡陀:起伏不平。
竹最多:竹子非常多。
箨龙:竹笋的别称。
更成窠:新生竹丛。
穿岚:穿透山间的雾气。
触翠:碰触翠绿的竹叶。
坳塘:低洼的池塘。
嫩荷:新鲜的荷花。
翻译
小路两旁竹林密布,新竹刚刚破土就形成了一片丛丛穿过山岚翠色,竹子延伸到池塘边,带来了清新的香气,那是嫩荷的味道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送别的情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抒发了对远行者不舍之情。"支径坡陀竹最多,箨龙才起更成窠"一句中,"支径"指的是小路,"坡陀"是山脚下的平台或高地,而"竹"则象征着清廉和坚韧。这里的竹子繁茂,表明了诗人送别之处的环境幽静而又充满生机。"箨龙"是一种竹制的工具,用来比喻道路的蜿蜒曲折,而"才起更成窠"则形容山路层叠,宛如龙蛇一般,给人一种力量感和深远感。
"穿岚触翠坳塘出,一片香来得嫩荷"这句中,"穿岚"指的是穿过云雾缭绕的山峦,而"触翠"则形容诗人在山间行走时与青翠之物接触。"坳塘"是指溪流汇聚成的小池塘,这里用以描写水声和生态环境。"一片香来得嫩荷"中,"一片香"形容荷花的清新气息,而"得嫩荷"则表现了诗人对那清新的、柔弱的荷花之美的感受。
整首诗通过山路蜿蜒、竹林茂密以及溪水潺潺和荷花清香,营造出一种既有离别之愁又不失自然美景的意境。诗人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对远行者的深情厚谊,同时也展现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