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问此间诗,半山呼不返
出处:《题黄嗣深家所蓄惠崇秋晚画》
宋 · 曾几
丛芦受风低,积潦得霜浅。
沙匀洲渚净,水澹凫鸭远。
禅扉掩昼夜,短纸开秋晚。
欲问此间诗,半山呼不返。
沙匀洲渚净,水澹凫鸭远。
禅扉掩昼夜,短纸开秋晚。
欲问此间诗,半山呼不返。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丛芦:密集的芦苇。受风:被风吹动。
低:向下弯曲。
积潦:积水。
得霜:结成薄霜。
沙匀:沙滩平整。
洲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净:干净。
水澹:水色清淡。
凫鸭:野鸭。
禅扉:禅房的门。
掩:关闭。
昼夜:日夜。
短纸:简短的纸张。
开:打开。
秋晚:秋夜。
欲问:想要询问。
此间诗:这里的诗篇。
半山:半山腰。
呼不返:呼唤却没有回应。
翻译
丛芦在风中低垂,积水结成薄霜。沙滩平整,洲渚清晰,水色清淡,野鸭远离。
禅房门日夜紧闭,只有短笺开启秋夜时光。
想问这里的诗篇,呼唤半山回应却未归。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天傍晚黄嗣深家中一幅惠崇所绘的芦苇秋景图。诗人观察到丛丛芦苇在秋风中轻轻摇曳,积水之上薄霜点缀,显得尤为清浅。沙地上的洲渚清晰可见,水面平静,远处的野鸭悠然游弋。僧舍的门扉无论昼夜都紧紧关闭,而诗人在这个宁静的秋夜,打开一张短笺,似乎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也沉思着写下诗句。他想向画中的半山之景提问,却仿佛听到那画面中的宁静回应,唤不回画家的身影。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画中秋意的静谧和诗人内心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