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鸥时下知人意,近岸相亲眼不猜
出处:《八月十六日后池上》
宋 · 李复
竹户深扃满径苔,芙蓉落尽晓池开。
数番雨势随风去,一片秋光入座来。
已老林蝉馀韵断,将归檐燕强飞回。
沙鸥时下知人意,近岸相亲眼不猜。
数番雨势随风去,一片秋光入座来。
已老林蝉馀韵断,将归檐燕强飞回。
沙鸥时下知人意,近岸相亲眼不猜。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竹户:竹制的门。扃:关闭。
径苔:小路上的青苔。
芙蓉:荷花。
晓池:清晨的池塘。
数番:几次。
雨势:雨的势头。
秋光:秋日的阳光。
入座来:洒进屋内。
老:衰老。
林蝉:林中的蝉。
馀韵:残留的鸣叫声。
檐燕:屋檐下的燕子。
沙鸥:沙滩上的鸥鸟。
时下:偶尔落下。
知人意:理解人的意图。
近岸:靠近岸边。
相亲:亲近。
翻译
竹门深深满是青苔,荷花凋零清晨池水醒来。几阵风雨随风消逝,秋日的阳光洒进屋内。
林中的蝉声已老,余音断续,檐下的燕子勉强飞回。
沙鸥偶尔落下,似乎懂得人的心意,靠近岸边时显得亲近而不疑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景象与内心世界的和谐统一。开篇“竹户深扃满径苔,芙蓉落尽晓池开”两句,以幽深的竹林、覆盖着苔藓的小路,以及早晨池塘开放的荷花,营造出一种清新的自然氛围。
接下来的“数番雨势随风去,一片秋光入座来”两句,则通过描写连绵的秋雨和秋日阳光的交替,传达了季节更迭与光阴变化之美。诗人捕捉到雨后初现的阳光,如同自然界赋予的特别恩惠,照进室内,使得整个空间都充满了秋天特有的明朗与宁静。
“已老林蝉馀韵断,将归檐燕强飞回”两句,则转向内心世界。诗人借用已经年迈、鸣叫声渐弱的林间蝉蜕,以及即将返回屋檐下的燕子,表达了对于时光流逝和生命轮回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归属与安稳生活的向往。
最后,“沙鸥时下知人意,近岸相亲眼不猜”两句,以观察到沙洲上的鹭站在那里仿佛能理解人的心思,以及它们之间亲近无猜的关系,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与自然界、甚至是动物世界之间和谐相处的情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