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后来修史官,谁复参疑义全文

后来修史官,谁复参疑义

清 · 张洵佳
庚申我江城,城陷四月节。
贼踞五六日,空城徙巢穴。
五月贼又至,八月贼又去。
自去还自来,来去无人预。
谁知当道者,克复报两次。
统兵实其人,渡江实其事。
或挥鲁阳戈,或拔赵军帜。
一拥而进城,杀贼尸横地。
海市与蜃楼,妆点无不备。
其意在邀功,其实皆儿戏。
捷报达甘泉,史臣载笔记。
后来修史官,谁复参疑义
吾读东华录,慨然发长嚱。

鉴赏

这首诗《纪江阴虚报冒功事》由清代诗人张洵佳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阴城在战乱中的悲惨景象以及对虚报冒功行为的深刻批判。

首句“庚申我江城,城陷四月节”开篇即点明时间地点,庚申年,江阴城在四月时节沦陷,为全诗奠定了悲剧的基调。接下来“贼踞五六日,空城徙巢穴”描述了敌军占领城池,居民被迫迁移的场景,展现了战争带来的破坏与混乱。

“五月贼又至,八月贼又去。自去还自来,来去无人预”则揭示了敌军频繁侵扰,城池屡次被攻占与夺回的动荡局面,强调了战争的无常与残酷。诗人以“无人预”三字,表达了对战争不可预测性的感慨。

“谁知当道者,克复报两次。统兵实其人,渡江实其事”揭示了虚报冒功的现象,讽刺了那些在战后夸大战绩、谎报军功的官员。诗人通过“克复”、“渡江”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这些行为的荒谬与不实。

“或挥鲁阳戈,或拔赵军帜。一拥而进城,杀贼尸横地”进一步揭露了虚报冒功背后的暴力与血腥,通过“鲁阳戈”、“赵军帜”的典故,增强了历史感和象征意味。

“海市与蜃楼,妆点无不备。其意在邀功,其实皆儿戏”将虚报冒功的行为比作海市蜃楼,既美丽又虚幻,讽刺了这些行为的表面光鲜与实质的荒谬。诗人直指其“意在邀功”,却“其实皆儿戏”,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强烈批判。

最后,“捷报达甘泉,史臣载笔记。后来修史官,谁复参疑义”指出虚报冒功的后果,不仅误导了历史记载,也欺骗了后世的评判。诗人忧虑于历史真相的被掩盖,表达了对公正评价历史的渴望。

“吾读东华录,慨然发长嚱”以个人的阅读体验结束全诗,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深思与感慨,以及对正义与真实历史的呼唤。

整首诗通过对江阴城战乱的描绘和对虚报冒功现象的批判,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真相的追求与对社会公正的关切,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历史反思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