禊饮心何在,茅峰路恐迷
出处:《上塘值清明八首 其七》
宋 · 曹勋
客路逢寒食,禾秧出已齐。
清溪三汊浅,白鹭一行低。
禊饮心何在,茅峰路恐迷。
随时随有乐,何处不幽栖。
清溪三汊浅,白鹭一行低。
禊饮心何在,茅峰路恐迷。
随时随有乐,何处不幽栖。
注释
客路:旅途。寒食:古代节日,清明前一天,禁火吃冷食。
禾秧:稻田中的秧苗。
齐:整齐。
清溪:清澈的小溪。
三汊:三条支流。
白鹭:一种水鸟。
低:低飞。
禊饮:清明时节的洗濯和饮酒仪式。
心何在:心中所想。
茅峰:指有茅草的山峰。
迷:迷失。
随:随时。
时:时刻。
乐:乐趣。
幽栖:隐居的佳处。
翻译
旅行者在寒食节遇到春意,稻田里的秧苗已经整齐生长。清澈的小溪有三条支流,水浅处白鹭成行低飞。
在清明洗濯的仪式中,心中所想何在,恐怕会迷失在茅草山峰的小路上。
随时随地都能找到乐趣,哪里不能成为隐居的佳处。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勋所作的《上塘值清明八首》中的第七首,描绘了春天旅途中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受。首句"客路逢寒食"点明了诗人行走在异乡,恰逢清明时节,暗示着春天的到来和对家乡的思念。"禾秧出已齐"则展示了田野间生机盎然的春景,秧苗整齐生长,象征着希望与丰收。
接下来的两句"清溪三汊浅,白鹭一行低",通过描绘清澈溪流分叉处的浅水和低飞的白鹭,营造出一幅宁静而富有自然情趣的画面,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清新与宁静。"禊饮心何在"表达了诗人此刻虽然身处户外,但心中却思绪纷飞,难以完全沉浸在节日的欢庆中。
最后一句"随时随有乐,何处不幽栖",诗人感慨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心境平和,都能找到乐趣,表达出一种超脱物外、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清明时节的景色为背景,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体现了宋人崇尚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淡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