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学道人,于此分凡圣
出处:《赠秋月长老》
元末明初 · 丁鹤年
秋月既虚明,禅心亦清净。
心月两无亏,炯然大圆镜。
流光烛万物,万物咸鲜瑩。
倒影入千江,千江悉辉映。
情尘苟不扫,倏忽迷真性。
所以学道人,于此分凡圣。
视身等虚空,无得亦无證。
伟哉寒山翁,与汝安心境。
心月两无亏,炯然大圆镜。
流光烛万物,万物咸鲜瑩。
倒影入千江,千江悉辉映。
情尘苟不扫,倏忽迷真性。
所以学道人,于此分凡圣。
视身等虚空,无得亦无證。
伟哉寒山翁,与汝安心境。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丁鹤年赠予秋月长老的作品,通过对秋月的描绘,寄寓了深沉的禅意和修行的感悟。首句“秋月既虚明”赞美了秋月的明亮洁净,象征着禅心的清澈无垢。接下来的“心月两无亏,炯然大圆镜”进一步将禅心比喻为明亮如镜,内外相应,表达了心境的空灵和智慧的透彻。
“流光烛万物,万物咸鲜莹”运用拟人手法,形容月光如烛照耀世间万物,使万物都显得清新明亮,体现了佛法普照众生的意境。而“倒影入千江,千江悉辉映”则以江水比喻世间的种种烦恼和欲望,如同月影倒映,虽繁复却能反映出月之纯净。
最后四句,“情尘苟不扫,倏忽迷真性”警示人们若不清除心中的杂念,容易迷失真实的自我。诗人借此告诫修行者要时刻保持觉察,区分凡俗与圣境。“所以学道人,于此分凡圣”强调了修行的重要性和区分层次的能力。结尾处,“视身等虚空,无得亦无证”,倡导看淡身外之物,达到无我无欲的境界,对寒山翁的修行境界表示赞叹。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月夜的景象,寓言般地传达出禅修的智慧和修行者的超脱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