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留滞惭归养,飞鸣恨触笼全文

留滞惭归养,飞鸣恨触笼

出处:《同邬戴关中旅寓
唐 · 钱起
文士皆求遇,今人谁至公。
灵台一寄宿,杨柳再春风。
更惜忘形友,频年失志同。
羽毛齐燕雀,心事阻鸳鸿。
留滞惭归养,飞鸣恨触笼
橘怀乡梦里,书去客愁中。
残雪迷归雁,韶光弃断蓬。
吞悲问唐举,何路出屯蒙。

拼音版原文

wénshìjiēqiújīnrénshuízhìgōng
língtái宿yángliǔzàichūnfēng

gèngwàngxíngyǒupínniánshīzhìtóng
máoyànquèxīnshìyuān鸿hóng

liúzhìcánguīyǎngfēimínghènchùlóng
怀huáixiāngmèngshūchóuzhōng

cánxuěguīyànsháoguāngduànpéng
tūnbēiwèntángchūtúnméng

注释

灵台:心灵、精神寄托。
杨柳再春风:比喻简陋的居所和春天的到来。
忘形友:关系亲密无间的朋友。
失志同:失去志趣相投的伙伴。
吞悲:含着悲伤。
唐举:古代贤者,此处借指寻求帮助的人。

翻译

文人士子都渴望被赏识,现在又有谁能做到公正无私。
心灵寄托在简陋之地,如同杨柳在春风中摇曳。
更加珍惜那些不拘小节的朋友,多年以来失去了志同道合的同伴。
我们的境遇如同燕雀,内心深处的忧虑却像鸳鸯鸿雁般难以言表。
滞留此地,我惭愧无法回家奉养老母,飞翔的渴望让我痛恨束缚。
在梦境中,我怀念家乡的橘树,每写一封信都带着客居的忧愁。
残冬的雪让归雁迷失方向,美好的时光抛弃了孤独的蓬草。
含泪询问古人唐举,何处才能走出困境,摆脱蒙昧?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钱起的作品,名为《同邬戴关中旅寓》。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自己处境的感慨。

"文士皆求遇,今人谁至公。" 这两句反映出诗人对于当时文人相聚的渴望,以及对真正能够理解和欣赏自己的人的怀念。"灵台一寄宿,杨柳再春风。" 描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感受以及对自然景物的依恋。

"更惜忘形友,频年失志同。" 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能够共鸣、志趣相投的朋友的珍惜,以及对于那些已经失去联系或共同理想的朋友的遗憾。"羽毛齐燕雀,心事阻鸳鸿。" 这两句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不平静和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留滞惭归养,飞鸣恨触笼。" 诗人表达了对于无法自由返回故乡的遗憾,以及对于被束缚的生活的悲哀。"橘怀乡梦里,书去客愁中。" 这两句描绘出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怀念,以及通过写信来寄托自己作为旅人的忧愁。

"残雪迷归雁,韶光弃断蓬。" 描述了自然景物与诗人内心世界的交响,表现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和行踪难寻的感慨。"吞悲问唐举,何路出屯蒙。" 诗人通过询问历史上的名将如何突破困境,来表达自己对当前处境的无奈和渴望解脱。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满了对友情、家乡和自由生活的深切向往,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力感。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历史典故的引用,诗人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