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逢集仙守,好古将模刊
出处:《和公择观李煜书法喜禅师碑》
宋 · 郭祥正
五代迭凋丧,江南最偷安。
三世弄翰墨,煜札尤可观。
禅林榜法喜,妙势如飞鸾。
尘埃一藏晦,皴斮脱羽翰。
适逢集仙守,好古将模刊。
振襟自披拂,涂饰粉与丹。
呼僧辨遗像,彷佛存纤纨。
作书究本末,风雨生毫端。
精神还故物,霹雳惊蛰蟠。
幽光亦焕发,令我复长叹。
念彼士君子,穷年抱饥寒。
不及稽古踪,泯默知遇难。
三世弄翰墨,煜札尤可观。
禅林榜法喜,妙势如飞鸾。
尘埃一藏晦,皴斮脱羽翰。
适逢集仙守,好古将模刊。
振襟自披拂,涂饰粉与丹。
呼僧辨遗像,彷佛存纤纨。
作书究本末,风雨生毫端。
精神还故物,霹雳惊蛰蟠。
幽光亦焕发,令我复长叹。
念彼士君子,穷年抱饥寒。
不及稽古踪,泯默知遇难。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祥正所作的《和公择观李煜书法喜禅师碑》。诗中描绘了对李煜书法作品的欣赏与赞叹,以及对禅师碑的感慨。
诗开篇即点明时代背景,“五代迭凋丧,江南最偷安”,五代时期战乱频繁,而江南地区相对安定,为后文赞美李煜及其书法作品埋下伏笔。接着提到李煜“三世弄翰墨,煜札尤可观”,强调其在书法艺术上的造诣深厚,作品尤为引人注目。
“禅林榜法喜,妙势如飞鸾”一句,以“法喜”与“飞鸾”比喻李煜书法的美妙与灵动,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其作品的艺术魅力。随后,“尘埃一藏晦,皴斮脱羽翰”则通过对比,突出了李煜书法作品的珍贵与独特之处。
“适逢集仙守,好古将模刊”表明了对李煜书法的珍视与传承,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尊重与追求。接下来,“振襟自披拂,涂饰粉与丹”描绘了对书法作品的精心呵护与装裱,体现了对艺术的敬畏之心。
“呼僧辨遗像,彷佛存纤纨”则通过僧人的辨识,进一步强调了对李煜书法作品的重视与珍爱。最后,“作书究本末,风雨生毫端”、“精神还故物,霹雳惊蛰蟠”、“幽光亦焕发,令我复长叹”等句,表达了对李煜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评价,以及对其作品中蕴含的精神力量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李煜书法作品的赞美,不仅展现了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也反映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与传承。同时,诗中流露出的对士君子穷困生活的同情,以及对古人难以企及的智慧与成就的感叹,增添了诗作的情感深度与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