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绮纨内,辛勤笔砚间
出处:《送李友路秀才赴举》
唐 · 刘禹锡
谁怜相门子,不语望秋山。
生长绮纨内,辛勤笔砚间。
荣亲在名字,好学弃官班。
伫俟明年桂,高堂开笑颜。
生长绮纨内,辛勤笔砚间。
荣亲在名字,好学弃官班。
伫俟明年桂,高堂开笑颜。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谁:指代主人公。怜:怜悯。
相门子:名门子弟。
不语:默默无言。
秋山:秋天的山。
生长:成长过程。
绮纨:精致的绸缎,代指富贵生活。
辛勤:努力。
笔砚间:学习写字的地方。
荣亲:使亲人感到荣耀。
名字:学业成绩。
好学:热爱学习。
弃官班:放弃做官的机会。
伫俟:期待、等待。
明年桂:科举考试中的高第。
高堂:父母长辈。
开笑颜:露出笑容。
翻译
谁会怜悯出身名门的孩子,默默凝视着秋天的山峦。他在华丽的绸缎和书卷中成长,勤奋于笔墨之间。
以优异的成绩荣耀亲人,他放弃官位追求学问。
期待着明年的科举考试,只为让父母的笑容在高堂绽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要踏上求学之路的青年学子的形象。"谁怜相门子,不语望秋山"表达了对这位年轻学子离别家乡、独自面对远方秋山时的孤独和不易的情感。"生长绮纨内,辛勤笔砚间"则形象地展示了学子的成长背景是在温暖而精致的家庭环境中,不仅生活优裕,而且从小就接受着文化教育,勤奋学习。
接下来的"荣亲在名字,好学弃官班"进一步强调了学子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即便是放弃了显赫的家族名声与官职,也要坚持自己的学业。最后两句"伫俟明年桂,高堂开笑颜"展现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希望学子能够在来年的科举考试中取得佳绩,使得家中的长者也能因为他的成就而感到骄傲和快乐。
诗中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展示了古代读书人对知识的尊重与追求,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