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陶氏儿争惟纸笔,郑公宾笑是耰锄全文

陶氏儿争惟纸笔,郑公宾笑是耰锄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却幸穷愁得著书,萧条长守故山庐。
神仙未遣都无分,农圃何妨遂不如。
陶氏儿争惟纸笔,郑公宾笑是耰锄
白衣终与春秋老,文艳看君献子虚。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名为《奉答方誉子枉顾草堂留赠之作次原韵(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面对生活困顿时的坚韧与乐观态度,以及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追求。

首句“却幸穷愁得著书”,诗人以幽默的口吻,将逆境视为一种幸运,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他得以专心于文学创作。接着,“萧条长守故山庐”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虽处简陋,但内心宁静自得。

“神仙未遣都无分,农圃何妨遂不如”两句,诗人以超脱的态度看待人生,即使无法成为仙人,也乐于像农夫一样过着平凡而充实的生活。这里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接纳与欣赏。

“陶氏儿争惟纸笔,郑公宾笑是耰锄”引用了陶渊明和郑玄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自己虽身处困境,但依然保持着对文学创作的热情和执着。

最后,“白衣终与春秋老,文艳看君献子虚”两句,诗人以“白衣”自比,表示自己将与文学相伴终老,期待能像子虚那样,通过文学作品贡献出自己的智慧与才华。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屈大均在逆境中的坚韧不拔和对文学的深情厚爱,语言质朴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