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已挂冠归故里,尚方宣赐钞成船
出处:《初庵傅学士归田里》
宋末元初 · 汪元量
燕台同看雪花天,别后音书雁不传。
紫阁笑谈为职长,彤闱朝谒在班前。
挥毫屡扫三千字,把酒时呼十四弦。
闻已挂冠归故里,尚方宣赐钞成船。
紫阁笑谈为职长,彤闱朝谒在班前。
挥毫屡扫三千字,把酒时呼十四弦。
闻已挂冠归故里,尚方宣赐钞成船。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燕台:古代燕地的代称,这里指京城。音书:书信。
紫阁:古代宫殿或高官的住所,这里指官署。
彤闱:皇宫的代称。
挥毫:挥动毛笔写字。
三千字:形容文章篇幅长。
十四弦:古代的一种乐器,有十四根弦。
挂冠:古代官员辞职,脱下官帽,象征离职。
尚方:古代制造御用器物的地方,这里指皇上的赏赐。
钞成船:用金银财宝装满船只,形容赏赐丰厚。
翻译
在燕台共赏雪花飘落的天空,分别后书信连鸿雁也不再传递。紫色官署的闲聊成为日常,红色宫门的早朝我总在行列前列。
常常挥笔写下三千字的文章,喝酒时还会呼唤弹奏十四弦的乐曲。
听说你已经辞官归乡,皇上的赏赐足以装满船只。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辞职归隐田园的生活情景。"燕台同看雪花天,别后音书雁不传"表达了与朋友在官场相聚时共观雪景的美好记忆,但自离别后,再无书信往来,显示出一种淡然超脱的情怀。
"紫阁笑谈为职长,彤闵朝谒在班前"则描写了官员在朝堂上处理公务时的轻松氛围和悠闲心情。这里的“紫阁”指的是皇宫中的高大建筑,象征着权力的中心,而“笑谈”显示出一种从容不迫的心态。
诗人通过"挥毫屡扫三千字,把酒时呼十四弦"展现了官员在辞职后回归书房生活的热爱与专注。"挥毫屡扫三千字"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对文字的热情,而“把酒时呼十四弦”则是对音乐的享受,显示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艺术追求。
最后两句"闻已挂冠归故里,尚方宣赐钞成船"表达了官员辞职后返回家乡的消息,以及皇帝对其恩宠有加的礼遇。这里的“挂冠”意味着卸下官帽,放弃官职,而“尚方宣赐钞成船”则是皇帝对归隐者的一种奖赏和认可。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一个从繁华官场走向宁静田园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转变中个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诗中的意境幽雅,语言流畅,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艺术与精神生活的热爱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