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客倾壶夕,桐君种药晨
出处:《为中常题溪山访隐图》
元末明初 · 陈谟
自适贵清旷,驾言怀隐沦。
雨深禹穴外,沙净霅川滨。
著述尊弘景,耕桑乐子真。
翠屏猿灭迹,绣谷豹藏身。
木客倾壶夕,桐君种药晨。
水烟清自媚,天籁韵常新。
芝熟原轻汉,松高本避秦。
祗应陶靖节,来往问遗民。
雨深禹穴外,沙净霅川滨。
著述尊弘景,耕桑乐子真。
翠屏猿灭迹,绣谷豹藏身。
木客倾壶夕,桐君种药晨。
水烟清自媚,天籁韵常新。
芝熟原轻汉,松高本避秦。
祗应陶靖节,来往问遗民。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画卷,诗人以“自适贵清旷”开篇,表达了对宁静淡泊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接着,“驾言怀隐沦”,诗人驾车前往,心中怀揣着隐居的理想,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志趣。
“雨深禹穴外,沙净霅川滨”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静谧和谐的氛围。禹穴和霅川,既是地理上的具体地点,也象征着远离尘世、回归自然的精神寄托。
“著述尊弘景,耕桑乐子真”则进一步展现了隐士的生活状态,他们以著书立说为尊崇,以农耕自给自足为乐,体现了古代文人学者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理想。
“翠屏猿灭迹,绣谷豹藏身”运用了生动的比喻,翠屏山上的猿猴仿佛已无踪迹,绣谷中的豹子也隐匿不见,这不仅描绘了山林的幽静,也暗示了隐士生活中的闲适与自在。
“木客倾壶夕,桐君种药晨”描绘了隐士日常生活的片段,夜晚与木客共饮,清晨则与桐君一同劳作,既体现了隐士生活的简朴与自然,也蕴含了与自然界的亲密关系。
“水烟清自媚,天籁韵常新”则将目光转向自然界的细微之处,清澈的水面上弥漫着淡淡的烟雾,显得格外迷人;而天际传来的声音,如同天籁之音,永远保持着新的韵律,展现出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芝熟原轻汉,松高本避秦”两句,通过“芝”和“松”的意象,表达了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远离尘世的纷扰,享受生命的真谛。
最后,“祗应陶靖节,来往问遗民”引用了陶渊明的故事,表达了对古代隐士生活的追慕之情,认为只有像陶靖节这样的贤者,才能真正理解并体验到隐居生活的真谛。
整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