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去却还仍不恶,论诗未觉寸心降
出处:《周尚志同归寓所适寺门已闭会宿张伯龙宅》
元 · 傅若金
清秋为客依僧寺,落日逢君过客窗。
并座总看人似玉,临觞翻畏酒如江。
曲终别院归银烛,钟罢回廊闭石幢。
已去却还仍不恶,论诗未觉寸心降。
并座总看人似玉,临觞翻畏酒如江。
曲终别院归银烛,钟罢回廊闭石幢。
已去却还仍不恶,论诗未觉寸心降。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傅若金的《周尚志同归寓所适寺门已闭会宿张伯龙宅》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秋日黄昏时分的偶遇与相聚,充满了诗意与深情。
首联“清秋为客依僧寺,落日逢君过客窗”以清秋时节为背景,将诗人独自游历的情景与偶然相遇的友人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寂寥的氛围。诗人仿佛是秋天的旅人,在僧寺旁驻足,而夕阳的余晖恰好映照在友人的窗前,这一偶然的相遇,让整个画面显得格外温馨。
颔联“并座总看人似玉,临觞翻畏酒如江”进一步深化了人物形象和情感交流的细腻描绘。诗人与友人并肩而坐,彼此相视,眼中仿佛都映照着对方的纯净与美好,如同玉石般晶莹剔透。而当他们举杯对饮时,诗人却因酒的浓烈而感到敬畏,这既是对酒的敬畏,也是对友情深厚的一种表达。
颈联“曲终别院归银烛,钟罢回廊闭石幢”则通过场景转换,展现了聚会结束后的宁静与安详。音乐声消散,别院中只剩下银色的烛光,钟声停止后,回廊关闭,石幢也沉寂下来,一切都归于平静,但这份平静中蕴含着对相聚时光的珍惜与怀念。
尾联“已去却还仍不恶,论诗未觉寸心降”表达了诗人对这次相聚的深刻感受。虽然相聚终将离去,但心中留下的美好回忆并未减损,反而更加珍贵。更重要的是,通过与友人的交流,诗人的心灵得到了升华,对诗歌的热爱与追求并未因此而降低。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人物情感以及聚会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以及对生活、艺术的深刻感悟,体现了元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