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虚劳九辨哀湘手,惨淡浮云未可招全文

虚劳九辨哀湘手,惨淡浮云未可招

出处:《答助甫
明 · 王世贞
哭罢高天听转遥,中原极目莽萧萧。
谁怜蓟苑飞霜薄,不救秦庭赤日骄。
事去几人馀旧迹,穷来何地折吾腰。
虚劳九辨哀湘手,惨淡浮云未可招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的作品《答助甫(其一)》。诗中描绘了诗人面对历史变迁与个人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的深切关怀。

首联“哭罢高天听转遥,中原极目莽萧萧”,诗人以“哭罢”开篇,表达了对历史沧桑和人事变迁的哀悼之情。接着,“高天听转遥”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辽阔,而“中原极目莽萧萧”则描绘出一片荒凉景象,象征着国家的衰败与人民的苦难。

颔联“谁怜蓟苑飞霜薄,不救秦庭赤日骄”,通过对比蓟苑的寒冷与秦庭的炎热,隐喻了不同地域或时代间的差异,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忧虑。这里“飞霜薄”与“赤日骄”形成鲜明对比,形象地展现了自然环境的极端变化,也暗含了社会环境的动荡不安。

颈联“事去几人馀旧迹,穷来何地折吾腰”,诗人反思历史,感叹在时间的长河中,曾经的辉煌与人物都已逝去,留下的是空荡荡的历史遗迹。同时,面对生活的困顿,诗人自问何处能寻得心灵的慰藉,表达了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挣扎。

尾联“虚劳九辨哀湘手,惨淡浮云未可招”,“九辨”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形式之一,此处借指诗人试图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哀思,但“哀湘手”却如同“惨淡浮云”,难以触及,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与无力感。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社会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