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感京河李丈人,童蒙受教便书绅
唐 · 郑谷
多感京河李丈人,童蒙受教便书绅。
文章至竟无功业,名宦由来致苦辛。
皎日还应知守道,平生自信解甘贫。
孤单所得皆逾分,归种敷溪一亩春。
文章至竟无功业,名宦由来致苦辛。
皎日还应知守道,平生自信解甘贫。
孤单所得皆逾分,归种敷溪一亩春。
注释
多感:深深感激。京河:京都。
李丈人:李先生。
童蒙:启蒙时期。
书绅:读书明理。
至竟:毕竟。
无功业:没有显著成就。
名宦:仕途名声。
致苦辛:带来艰辛。
皎日:明亮的太阳。
守道:坚守正道。
自信:坚信。
甘贫:甘于贫困。
孤单:孤独。
逾分:超出寻常。
归种:回归后种植。
敷溪:地名,敷溪畔。
一亩春:一片春天的希望。
翻译
深深感激在京都的李先生,他启蒙教育我时我就已懂得书中的道理。尽管文章才华出众,但并未带来显赫功绩;仕途生涯自始至终充满艰辛。
如同明亮的太阳坚守正道,我一生坚信贫困也能甘之如饴。
虽然孤单,但我所获得的已超出常人,回到家乡,在敷溪畔种下一亩春天的希望。
鉴赏
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李侍郎的怀念和敬仰之情。李侍郎是一位有学问、有教养的人,他不仅自己修身齐家,还教育后辈,影响一方。诗中“童蒙受教便书绅”描绘了李侍郎教导年幼子弟的场景,他们在他的指导下学习书写,这里“绅”指的是古代用来系笔的丝线,比喻着学问虽细微却不可或缺。
然而,诗人感叹文章和功业并非易事,即便是像李侍郎这样有才能之人,也难免经历苦辛。"名宦由来致苦辛"表达了对成功和名誉的深刻理解,它们往往建立在长期的努力和忍耐之上。
接着,诗人转向自己,表达了对生活态度的自信。“皎日还应知守道”意味着即使面对困难,也要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平生自信解甘贫”则展现了一种超脱物欲,对待清贫持平常心的从容。
最后,“孤单所得皆逾分,归种敷溪一亩春”表明即使个人取得的一点成就,也胜过了他人的多余之财。诗人选择回归自然,以一亩春天的土地来比喻自己的简单而满足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朋友的怀念和自我生命态度的反思,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知足常乐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