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宵吹到妈宫湾,大沛皇仁遍海国
出处:《乞风行》
清 · 周凯
东台西厦澎湖中,夏秋往往多台风。
去年九月飓更甚,海飞咸雨枯青葱。
凯也奉檄视灾眚,配船直向东瀛东。
那知祭风行有期,淋浪春雨来无时。
倾盆翻雨下如注,一月寄碇虎山湄。
雨止风定促开帆,偏逢毒雾相遮衔。
混然天地成一色,不辨岛屿礁石之巉岩。
腥风盐沫喷衣湿,颠倒心肝呕欲绝。
呕欲绝,幸雾灭,又值东风来作逆。
往来梭织金山阿,八日不得到料罗。
使者瞑眩僮仆疴,长年三老嗟蹉跎。
使者瞑眩不足惜,呜呼奈此澎民何。
饥不得食寒不衣,身无翅翼谁能飞。
一月两月难久稽,有钱在舱薯可糜。
遥遥相望不得成饷遗,对天呼抢空歔欷。
歔欷不已叩头泣,愿乞一帆风西北。
今宵吹到妈宫湾,大沛皇仁遍海国。
遍海国,沾皇仁,俯鉴臣心一缕真。
如天之福民得食,手掷杯珓卜云吉。
去年九月飓更甚,海飞咸雨枯青葱。
凯也奉檄视灾眚,配船直向东瀛东。
那知祭风行有期,淋浪春雨来无时。
倾盆翻雨下如注,一月寄碇虎山湄。
雨止风定促开帆,偏逢毒雾相遮衔。
混然天地成一色,不辨岛屿礁石之巉岩。
腥风盐沫喷衣湿,颠倒心肝呕欲绝。
呕欲绝,幸雾灭,又值东风来作逆。
往来梭织金山阿,八日不得到料罗。
使者瞑眩僮仆疴,长年三老嗟蹉跎。
使者瞑眩不足惜,呜呼奈此澎民何。
饥不得食寒不衣,身无翅翼谁能飞。
一月两月难久稽,有钱在舱薯可糜。
遥遥相望不得成饷遗,对天呼抢空歔欷。
歔欷不已叩头泣,愿乞一帆风西北。
今宵吹到妈宫湾,大沛皇仁遍海国。
遍海国,沾皇仁,俯鉴臣心一缕真。
如天之福民得食,手掷杯珓卜云吉。
鉴赏
这首诗《乞风行》由清代诗人周凯所作,描绘了作者在执行任务时遭遇的海上风暴,以及由此引发的对风神的祈求。诗中充满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诗的开头描述了东台、西厦、澎湖等地的自然环境,特别是夏秋季节多发的台风。去年九月,飓风更为猛烈,海水翻腾,暴雨连绵,导致土地干涸,植被枯萎。这样的背景为后续的情节铺垫了基础。
接着,诗人奉命视察灾害情况,乘船前往东瀛(日本),却遭遇了祭风期的特殊天气——春雨无常,倾盆大雨如注,船只只能停泊在虎山附近。随后,风雨平息,船队急于启航,却又不幸遇到浓雾,视线模糊,无法辨识岛屿与礁石,甚至被盐雾和腥风侵袭,船员们身心俱疲。
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船队的行程受阻,使者和船员们病倒,长年和三老(船上的老者)都感到挫败。面对这样的困境,诗人表达了对船员健康状况的担忧,但更深刻地关注到了澎湖民众的苦难:他们饥饿难耐,寒冷无衣,无力自救,只能期盼风神的援助。
诗的最后部分,诗人表达了对风神的祈求,希望能在妈宫湾吹起一阵顺风,让船队能够顺利到达目的地,将皇恩惠及整个海域的人民。诗人通过这一祈求,展现了对民众福祉的深切关怀,同时也表达了对上天的虔诚信仰,希望上天能垂怜人间疾苦,带来福祉。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现象的生动描绘,也有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正义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