攲枕皆归梦,同心只旧知
出处:《答林巡检惠诗》
宋 · 宋伯仁
客久情怀恶,逢人懒说诗。
不堪秋到后,将近雁来时。
攲枕皆归梦,同心只旧知。
渊明篱下菊,谁伴傲霜枝。
不堪秋到后,将近雁来时。
攲枕皆归梦,同心只旧知。
渊明篱下菊,谁伴傲霜枝。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情怀:心情,情绪。懒:不愿意。
诗:诗歌,文学创作。
不堪:难以忍受,承受不住。
雁来时:大雁南飞的季节。
归梦:思乡之梦,回家的梦想。
同心:志同道合的人,老朋友。
渊明:陶渊明,东晋诗人。
傲霜枝:坚韧不屈,耐寒的枝条。
翻译
在外漂泊太久,心情变得恶劣,遇到人也不愿多谈诗歌。秋天的来临让人难以承受,特别是看到大雁即将南飞的时候。
倚着枕头,满脑子都是故乡的梦,只有老朋友能理解我的心意。
想起陶渊明在篱笆下的菊花,谁能陪伴那傲霜的枝头呢?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久违的友情和怀念的复杂情感。起始两句“客久情怀恶,逢人懒说诗”描绘出一种对远方久未谋面之人的深沉思念,但同时也表现出一种话语乏力、不愿多言的情绪。这可能是因为时光流转,心中的情感积累已久,不易用简单的语言表达。
“不堪秋到后,将近雁来时”两句则写出了随着季节的更迭,特别是在秋天即将到来之际,那些远去的朋友和往日的情谊更加难以忍受。古人常有“闻雁思故人”的情怀,这里的“雁来时”便是这种情感的触发点。
接着,“攲枕皆归梦,同心只旧知”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在夜深人静之际,只能将自己的思念寄托于梦中,与那些共鸣的心灵保持着精神上的联系。这里的“旧知”指的是那份不变的友情和记忆。
最后,“渊明篱下菊,谁伴傲霜枝”则是诗人在落寞中寻找慰藉。他或许独自一人,在庭院里赏菊花,感受着那些坚韧不拔、即便是在严寒中也不屈的花朵带来的安慰。这里的“傲霜枝”形象生动,展现了诗人对坚持自己理想和情操的自我肯定。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宋伯仁在感叹时光易逝、友情难寻之余,独自慰藉的一种心灵抒写。通过菊花这类坚韧不拔的事物来寄托自己的情怀,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手法之一。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词风的婉约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