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成远莫寄,分付长官祠
出处:《题丁长官祠》
明 · 陈献章
千山多雨后,百姓苦饥时。
老病无人问,低回只自知。
百感观空尽,扁舟适楚迟。
诗成远莫寄,分付长官祠。
老病无人问,低回只自知。
百感观空尽,扁舟适楚迟。
诗成远莫寄,分付长官祠。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陈献章的《题丁长官祠》描绘了雨后千山的凄凉景象和百姓的困苦生活。首句“千山多雨后”寓言了社会的艰难,雨后的山峦可能象征着国家或地方经历了一场风雨飘摇,而“百姓苦饥时”则直接揭示了人民生活的艰辛,饥饿成为普遍的困境。
接下来,“老病无人问,低回只自知”表达了对年迈体弱者的孤独与被忽视的感慨,他们疾病缠身却无人关心,只能独自承受内心的苦闷。“百感观空尽,扁舟适楚迟”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绪,诗人满腹愁绪,乘舟前往楚地的行程也变得缓慢,反映出他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
最后两句“诗成远莫寄,分付长官祠”,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诗篇中,但又深知这遥远的诗歌无法传递给有权力改变现状的长官,只能将它交付于祠堂,表达出对公正与救济的期待,以及对自身无力改变现状的深深叹息。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展现了民间疾苦,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忧虑和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