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月荒山啼蜀帝,夕阳高树咽齐娥
出处:《别吴中三年寄湖上一二知已》
宋 · 吴龙翰
麦秋天气觉清和,老尽春风庭下莎。
晚月荒山啼蜀帝,夕阳高树咽齐娥。
三年寒我沧波约,一夜思君白发多。
世路不堪重著脚,相期何地理渔蓑。
晚月荒山啼蜀帝,夕阳高树咽齐娥。
三年寒我沧波约,一夜思君白发多。
世路不堪重著脚,相期何地理渔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怀念和孤独的情感。开篇“麦秋天气觉清和,老尽春风庭下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在秋日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与留恋。这里的“麦秋”指的是秋季收获的时节,而“天气觉清和”则是对这个季节特有的宁静氛围的描述。紧接着,“老尽春风庭下莎”一句,通过庭院里的细小草木,传达出岁月流逝、春光不再的感慨。
诗人随后转向“晚月荒山啼蜀帝,夕阳高树咽齐娥”两句,这里借助远古的神话故事(蜀帝和齐娥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祇),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对话的情境。晚月下的荒山和夕阳照耀下的高树,都成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投影,表达了他对于现实世界的超然和逃避。
接着,“三年寒我沧波约,一夜思君白发多”两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三年的时光已经让诗人感到岁月的冷酷,而一夜之间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又使他深刻感受到时光流逝带来的变化,即便是年轻时的热血沧桑,也在白发中寻觅。
最后,“世路不堪重著脚,相期何地理渔蓑”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逃避。他感叹世事艰难,不愿再踏入,而“相期何地理渔蓑”的“渔蓑”指的是古代渔夫用以遮风蔽寒的小屋,诗人在这里寻找一种精神上的庇护所,希望能够找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与心中所想的人共同生活。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和对历史神话的巧妙借用,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于逃离尘世、追求内心平静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