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诗寄语入山者,未成一篑功徒劳
出处:《十一月五日登岱至对松山》
清 · 季芝昌
泰山之龙跨东海,造化钟灵溯真宰。
我来眺海复登山,天下奇观此焉在。
朔风几日吹飞沙,简书期促心咨嗟。
岱神默祷辄有应,今朝不遣纤尘遮。
初寻红门便腰脚,停舆小憩壶天阁。
大夫松岂是秦封,到此方成好丘壑。
冷泉犹泻白琼瑶,仄径刚横红略彴。
千盘峭壁对松山,阴吼涛声上巢鹤。
南天门近咫尺耳,西日回看瞬将落,未须供张烦主人,跻顶且教留后约。
兹山卅里高莫高,兹游短晷谁能豪。
作诗寄语入山者,未成一篑功徒劳。
我来眺海复登山,天下奇观此焉在。
朔风几日吹飞沙,简书期促心咨嗟。
岱神默祷辄有应,今朝不遣纤尘遮。
初寻红门便腰脚,停舆小憩壶天阁。
大夫松岂是秦封,到此方成好丘壑。
冷泉犹泻白琼瑶,仄径刚横红略彴。
千盘峭壁对松山,阴吼涛声上巢鹤。
南天门近咫尺耳,西日回看瞬将落,未须供张烦主人,跻顶且教留后约。
兹山卅里高莫高,兹游短晷谁能豪。
作诗寄语入山者,未成一篑功徒劳。
鉴赏
这首清代季芝昌的《十一月五日登岱至对松山》描绘了作者登临泰山的壮丽景色和感悟。首句“泰山之龙跨东海”展现了泰山的雄伟气势,如同巨龙横卧于东海之滨。接下来,“造化钟灵溯真宰”赞美大自然的神奇力量,赋予泰山无尽的灵秀。
诗人通过“我来眺海复登山”表达了自己的豪情壮志,认为泰山是天下奇观的代表。他感叹时间紧迫,“朔风几日吹飞沙,简书期促心咨嗟”,但岱神似乎回应了他的祈祷,使他得以避开尘埃,顺利登山。
沿途景色优美,如“初寻红门便腰脚”、“大夫松岂是秦封”等,描绘了红门的古朴和大夫松的苍劲。冷泉潺潺,红桥横过,峭壁松山相映成趣,涛声阵阵,增添了山间的生动气息。
诗人登至南天门,感叹时间短暂,“兹游短晷谁能豪”,提醒自己和后来者要珍惜时光。最后以劝诫作结,告诫登山者切勿半途而废,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既描绘了泰山的自然风光,又融入了人生的哲理,体现了作者对泰山的崇敬与对人生追求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