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滞多共趣,屡屡同室眠
出处:《新居秋夕寄李廓》
唐 · 姚合
羁滞多共趣,屡屡同室眠。
稍暇更访诣,宁唯候招延。
愧君备蔬药,识我性所便。
罢吏童仆去,洒扫或自专。
古巷人易息,疏迥自江边。
幸当中秋夕,复此无云天。
月华更漏清,露叶光彩鲜。
四邻亦悄悄,中怀益缠绵。
兹境罕能致,居闲得弥偏。
数杯罢复饮,共想山中年。
稍暇更访诣,宁唯候招延。
愧君备蔬药,识我性所便。
罢吏童仆去,洒扫或自专。
古巷人易息,疏迥自江边。
幸当中秋夕,复此无云天。
月华更漏清,露叶光彩鲜。
四邻亦悄悄,中怀益缠绵。
兹境罕能致,居闲得弥偏。
数杯罢复饮,共想山中年。
拼音版原文
翻译
长久滞留于此,常与你同室而眠。稍有空闲就来访,不只是等待你的邀请。
感激你准备蔬菜药品,深知我习性所好。
离职后仆童离去,打扫之事我有时亲为。
古巷静谧,江边遥远,环境清幽。
恰逢中秋之夜,天空无云,格外明亮。
月光如水,露珠晶莹,四周寂静无声。
心中思绪万千,更加怀念山中岁月。
这样的境遇难得,闲居生活更显独特。
几杯酒后又添饮,共同回味山中的日子。
注释
羁滞:停留。共趣:共同的兴趣。
屡屡:常常。
同室眠:同住一室。
稍暇:稍有空闲。
访诣:拜访。
候招延:等待邀请。
愧君:感激你。
备蔬药:准备蔬菜和药品。
性所便:适合我的习惯。
罢吏:离职。
洒扫:打扫。
古巷:古老的街道。
疏迥:疏远开阔。
中秋夕:中秋夜晚。
无云天:晴朗的天空。
月华更漏清:月光如漏壶般清澈。
露叶光彩鲜:露珠使叶子光彩照人。
四邻:邻居们。
益缠绵:思绪更加萦绕。
兹境:这种境地。
弥偏:更加突出。
数杯罢复饮:喝了几杯又接着喝。
山中年:山中的岁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一个静谧的秋日傍晚,享受与友人的聚会时光的情景。开篇“羁滞多共趣,屡屡同室眠”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情投意合、朝夕相处的亲密关系。接着“稍暇更访诣,宁唯候招延”则展现出朋友间彼此关心、等待对方消息的情怀。
中间部分“愧君备蔬药,识我性所便”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因为后者不仅了解他的习性,还为他准备了简单的菜肴和草本药材。随后的“罢吏童仆去,洒扫或自专”则描绘出诗人辞去了官职,回归平民生活,自己打理家务的场景。
“古巷人易息,疏迥自江边”描述了一个宁静的居所,这里的人们安逸而又悠闲。紧接着“幸当中秋夕,复此无云天”则是诗人对这次偶然在中秋之际重逢朋友、享受清朗夜空的喜悦。
接下来的“月华更漏清,露叶光彩鲜”描绘了一个明净澄澈的月夜景象,而“四邻亦悄悄,中怀益缠绵”则传达了周围环境的宁静,以及诗人内心对友情的珍视。
尾段“兹境罕能致,居闲得弥偏”表明在这样的环境中难以达到,但正因如此,诗人的悠闲生活愈发显得珍贵。而“数杯罢复饮,共想山中年”则是诗人与友人举杯畅饮之余,又共同回忆起过往在山中的日子。
整首诗通过对平凡生活的描绘,以及对自然美景和友情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于简单而宁静生活的向往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