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红藓剥,柘坞白云生
出处:《寄四明闾丘道士二首 其二》
唐 · 贯休
三千功未了,大道本无程。
好共禅师好,常将药犬行。
石门红藓剥,柘坞白云生。
莫认无名是,无名已是名。
好共禅师好,常将药犬行。
石门红藓剥,柘坞白云生。
莫认无名是,无名已是名。
注释
三千:形容功业众多或长久。大道:指宇宙真理或人生的最高法则。
程:预定的路线或步骤。
禅师:佛教中的修行者,这里可能指有智慧的导师。
药犬:古代用于寻找药材的狗,象征着探索和实践。
行:行走,这里指修行或实践。
石门:可能指山中门户,也可能象征心境的门径。
红藓剥:形容石头表面的红色苔藓脱落。
柘坞:柘树丛生的地方,可能指隐居之处。
白云生:白云缭绕,象征超脱尘世。
无名:没有名字,可以指无名之人或事物。
已是名:实际上已经具有某种意义或价值。
翻译
三千功业还未完成,大道的路径本就无需设定。最好与禅师一同,常带着药犬漫步。
石门上的红藓剥落,柘木小屋周围白云缭绕。
不要误以为无名就是虚无,无名其实也是一种名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行者对大道的追求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三千功未了,"表达了修行之路艰辛且漫长,但"大道本无程"则揭示出大道不以距离或时间来衡量,它超越世间的限制。这两句既是对个人修为的反思,也是一种对宇宙真理的领悟。
"好共禅师好,常将药犬行。"这两句写出了诗人与一位禅师之间的交情,以及他们共同漫步时带着药物和小犬的情景,这里展现了他们与自然、生活息息相关的平和心态。
"石门红藓剥,柘坞白云生。"这两句描绘了一种静谧而美丽的山谷风光,其中石门旁长满了红色的苔藓,而远处则是连绵不断的白云。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也象征着心灵深处的清净与平和。
"莫认无名是,无名已是名。"这两句诗蕴含深意,提示我们不要过分执着于世间的名相或评价,因为那些看似不起眼的事物,其实已经有其存在的意义。这是一种超脱世俗价值观的智慧。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修行生活的描绘,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深刻领悟,展现了诗人对大道的追求以及对生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