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是师,斯文之纪
出处:《华之高寿鲁斋先生七十》
宋 · 金履祥
金华之高,其色苍苍。
维华降神,生何及王。
维王及何,文公孙子。
天子是师,斯文之纪。
翼翼王子,教行于东。
思乐东州,舞雩之风。
东人之子,其来秩秩。
是追是琢,是进是服。
有车班班,有来自东。
子曰予耄,落此新宫。
新宫岩岩,佩玉翩翩。
毋曰予耄,而将闭关。
自古在昔,圣贤有作。
七十之龄,德烈方恪。
于时阿衡,一德之书。
于时尚父,犹蟠之居。
于时宣尼,从心不踰。
六籍是正,三千其徒。
百里何为,亦显其君。
武公九十,懿戒维新。
屹屹王子,三寿作朋。
视彼霸侯,曾是足论。
嵬嵬王子,我人所宗。
维北有斗,维岱在东。
亹亹王子,毋遏来学。
是洁是进,亦审亦度。
毋信其言,省其退私。
毋晦其明,而左右咨。
明明天子,宅此四国。
寤寐幽人,旌旄币帛。
北山之阳,其及王子。
毋然遁思,孤我帝祉。
帝心孔翼,帝民孔棘。
盍浚其源,而沛其泽。
穆穆王子,毋靳尔猷。
以永斯文,邦家之休。
吉甫作颂,其诗孔陋。
相彼兕觥,以介眉寿。
维华降神,生何及王。
维王及何,文公孙子。
天子是师,斯文之纪。
翼翼王子,教行于东。
思乐东州,舞雩之风。
东人之子,其来秩秩。
是追是琢,是进是服。
有车班班,有来自东。
子曰予耄,落此新宫。
新宫岩岩,佩玉翩翩。
毋曰予耄,而将闭关。
自古在昔,圣贤有作。
七十之龄,德烈方恪。
于时阿衡,一德之书。
于时尚父,犹蟠之居。
于时宣尼,从心不踰。
六籍是正,三千其徒。
百里何为,亦显其君。
武公九十,懿戒维新。
屹屹王子,三寿作朋。
视彼霸侯,曾是足论。
嵬嵬王子,我人所宗。
维北有斗,维岱在东。
亹亹王子,毋遏来学。
是洁是进,亦审亦度。
毋信其言,省其退私。
毋晦其明,而左右咨。
明明天子,宅此四国。
寤寐幽人,旌旄币帛。
北山之阳,其及王子。
毋然遁思,孤我帝祉。
帝心孔翼,帝民孔棘。
盍浚其源,而沛其泽。
穆穆王子,毋靳尔猷。
以永斯文,邦家之休。
吉甫作颂,其诗孔陋。
相彼兕觥,以介眉寿。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赞美了鲁斋先生的高寿与学问,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诗中描绘了鲁斋先生如同金华山般高峻,其颜色苍翠,象征着他的品德和学问的深厚。诗中提到鲁斋先生是文公的后代,为天子的老师,教导着东州的学子,传承着儒家的礼乐文化。
诗中还提到了鲁斋先生的弟子们勤奋学习,追求学问,他们乘坐着华丽的车辆,从东方而来,向鲁斋先生求教。鲁斋先生在九十岁时,依然精神焕发,教导着后辈,成为众人景仰的对象。诗中引用古代圣贤如阿衡、尚父、宣尼的例子,强调了鲁斋先生的道德与学问的卓越。
诗中也提到了鲁斋先生的影响力,不仅在学术上,也在政治上,他教导的弟子中有武公这样的君主。诗中还提到鲁斋先生如同北斗星一般,指引着后辈的学习之路,他的智慧和学问如同泉水一样源源不断,滋润着国家与人民。
最后,诗人金履祥以自己的身份,表达对鲁斋先生的敬仰之情,并希望鲁斋先生能继续传授学问,让这份文化得以长久流传。整首诗充满了对鲁斋先生的赞美和敬意,展现了他对后世的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