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回脱剑绾铜鱼,塞雁迎风避隼旟
出处:《赠前蔚州崔使君》
唐 · 马戴
战回脱剑绾铜鱼,塞雁迎风避隼旟。
欲识前时为郡政,校成上下考新书。
欲识前时为郡政,校成上下考新书。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战回:指从战场归来。脱剑:卸下武器,表示战斗结束。
绾铜鱼:古代官服上的配饰,铜鱼是官员级别的一种标志,这里代指官职或战功。
塞雁:北方边塞的大雁。
隼旟:隼是猛禽,旟指画有鹰隼图案的军旗,这里象征战场或军事行动。
欲识:想要了解。
前时:以往,过去的时候。
为郡政:治理郡县的政治措施或政绩。
校成:考核完成,评估结果。
上下考:古代对官员政绩考核的等级,上考为优,下考为劣。
新书:新近编写的关于政绩或政策的书籍或记录。
翻译
战场上归来剑未收,佩带铜鱼饰的战袍在风中飘扬,边塞的大雁迎着寒风躲避着雕鹰的旗帜。想要了解他以往治理州郡的政绩,只需查看他上下考核的成绩和新近编纂的政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边塞之地的生活状态和心境。"战回脱剑绾铜鱼",这是对战争氛围的刻画,剑与铜鱼(古时计数器具)都是军事用物,表明这里曾经有过激烈的战斗。而官员在这样的环境中处理政务,展现了其职责所系。"塞雁迎风避隼旟"则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的荒凉与孤寂,雁(大雁)在风中飞翔,似乎也在寻找一个安全的地方。
接着,"欲识前时为郡政"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治理之功绩的追忆和自我评估。最后,"校成上下考新书"则指出官员在职期间,对各种记录进行审核整理,以备将来审视,这也透露出诗人对于历史记载的重视。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还展现了作为一名地方官员对历史责任的认知和自我要求。语言简洁有力,意象丰富,是一首颇具深度的边塞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