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惊岁月悲霜鬓,更望山川歌四愁
出处:《和宏父新秋诗》
宋 · 张耒
年年庭下梧桐叶,长为骚人先报秋。
已惊岁月悲霜鬓,更望山川歌四愁。
浮生百感漫自苦,一醉万虑同时休。
瀛洲仙客莫惆怅,直泛三山烟浪舟。
已惊岁月悲霜鬓,更望山川歌四愁。
浮生百感漫自苦,一醉万虑同时休。
瀛洲仙客莫惆怅,直泛三山烟浪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庭下:庭院之中。骚人:指文人墨客。
悲霜鬓:感叹岁月催人老,两鬓斑白。
四愁:可能指的是诗人的四种情感或忧虑。
浮生:指短暂而无定的人生。
瀛洲:传说中的仙岛。
三山: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烟浪舟:形容烟雾缭绕中的小船。
翻译
每年庭院下的梧桐叶,总是早早地向文人预告秋天来临。岁月匆匆,感叹两鬓已添白霜,遥望山河,心中充满四重哀愁。
人生的种种感触徒然带来痛苦,不如一醉解千愁,让忧虑都暂时放下。
远方的仙人啊,不必太过伤感,就乘着小船,直入那三座仙山的烟波之中吧。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深秋的萧瑟氛围,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开篇即点出“年年庭下梧桐叶”,梧桐叶随风舞落,是秋天的象征,也是时间流逝的隐喻。接着,“长为骚人先报秋”则表现了诗人对于秋天到来的敏感和预期,似乎能够提前感受到秋意的到来。
“已惊岁月悲霜鬓”,诗人对时光的流逝感到震惊,而自己的头发也因年华老去而斑白,这种对年龄增长的哀叹,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易逝的忧虑。紧接着,“更望山川歌四愁”则是诗人在面对自然美景时,不禁生发出更多的忧思。这四个字“四愁”,暗示了诗人的心中充满了对世事、对身世的种种担忧。
“浮生百感漫自苦,一醉万虑同时休”则表达了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面对无尽的烦恼和忧愁,诗人选择通过饮酒来暂时忘却一切,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人生的某种无奈与逃避。
最后,“瀛洲仙客莫惆怅,直泛三山烟浪舟”则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诗人似乎在劝慰那些有志于道之士不要过于沉浸在世俗烦恼中,而应该像乘舟泛海一样,超脱尘世,追求心灵的自由。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豁达的人生态度,是一篇融合了秋意、时光、忧愁与超脱主题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