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车未遣麾戈逐,吐壤先教伐鼓催
出处:《壬申元日作》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三朔那堪日蚀来,春秋少见此天灾。
奔车未遣麾戈逐,吐壤先教伐鼓催。
岂有鲍宣书更上,无劳后羿弹重开。
炎光沐浴还晞发,尽扫虹蜺愧不才。
奔车未遣麾戈逐,吐壤先教伐鼓催。
岂有鲍宣书更上,无劳后羿弹重开。
炎光沐浴还晞发,尽扫虹蜺愧不才。
鉴赏
这首诗《壬申元日作(其四)》由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首联“三朔那堪日蚀来,春秋少见此天灾。”以“日蚀”这一自然现象起笔,表达了对罕见天灾的感慨,暗示了对社会动荡不安的隐忧。日蚀在古代被视为不祥之兆,诗人借此表达对时局的担忧。
颔联“奔车未遣麾戈逐,吐壤先教伐鼓催。”描绘了战乱中百姓流离失所的场景,用“奔车”和“吐壤”形象地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与混乱,而“麾戈”和“伐鼓”则象征着战争的开始与加剧,反映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
颈联“岂有鲍宣书更上,无劳后羿弹重开。”借用典故,暗指鲍宣的忠贞与后羿的射箭技艺,表达了对忠诚与正义的向往,同时也讽刺了当时社会中道德沦丧、正义难求的现象。
尾联“炎光沐浴还晞发,尽扫虹蜺愧不才。”以“炎光”象征国家的繁荣与希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待。同时,“晞发”寓意着希望与新生,诗人自谦为“不才”,表达了虽身处乱世,仍怀有一腔热血,愿意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的决心。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