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文成国典,亮采作官师
出处:《王岐公挽词三首 其三》
宋 · 范祖禹
王俭风流相,岐公博赡资。
敷文成国典,亮采作官师。
剑佩空黄閤,音容想赤墀。
元臣葬礼盛,箫吹朔风悲。
敷文成国典,亮采作官师。
剑佩空黄閤,音容想赤墀。
元臣葬礼盛,箫吹朔风悲。
注释
王俭:指王俭,南朝梁时期的大臣,以才学著称。风流:形容人的风采出众,有才情。
岐公:可能指某位博学多才的官员,具体身份不明。
博赡:学识渊博,知识丰富。
敷文:撰写文章,制定典章。
国典:国家的重要文献或法规。
亮采:光辉灿烂,引申为杰出的才能。
官师:官员中的榜样或导师。
剑佩:古代官员的象征,表示地位。
黄閤:古代宫门,此处代指朝廷高位。
音容:声音和容貌,常用来怀念故人。
赤墀:皇宫中的红色台阶,代指朝廷。
元臣:元老重臣,地位显赫。
葬礼:丧葬仪式。
箫吹:哀乐,用于丧事。
朔风:北方的寒风,象征凄凉。
翻译
王俭的风采风流无比,岐公的学识丰富多样。他的文章成为国家典章,光彩照人如同官员的楷模。
他在朝廷的职位空缺,但声音和形象仍让人怀念在朝堂之上。
作为元老重臣的葬礼盛大,哀乐在寒风中回荡着悲伤。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范祖禹为王岐公所写的挽词第三首,表达了对王俭风度翩翩、学识渊博的赞美,以及对其在国家典籍编纂和教育方面的贡献的认可。"敷文成国典"一句,称赞王岐公的文字才华对国家法规典章的编撰起到了关键作用。"亮采作官师"则肯定了他在官员教育上的影响力,如同明灯照耀。
诗中提到的"剑佩空黄閤",可能暗指王岐公曾担任过高级官职,但如今人已逝,只有他的器物仍留在官署之中,显得空寂。"音容想赤墀"表达了对王岐公音容笑貌的怀念,仿佛还能在朝廷中看到他。最后两句"元臣葬礼盛,箫吹朔风悲"描绘了王岐公葬礼的盛大场面,以及送行者在寒风中吹箫表达的哀思。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深情缅怀故人的挽诗,通过对王岐公生前功绩和人格魅力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这位杰出人物的敬仰与哀悼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