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笼远树浮青盖,云拥高峰湿翠鬟
出处:《湖田雨望》
清 · 言朝标
细雨溟蒙一望间,水村如画傍湖山。
烟笼远树浮青盖,云拥高峰湿翠鬟。
归寺僧穿双屐去,扶犁农着短蓑还。
偶耕招隐人何处,泥滑声中鸟语间。
烟笼远树浮青盖,云拥高峰湿翠鬟。
归寺僧穿双屐去,扶犁农着短蓑还。
偶耕招隐人何处,泥滑声中鸟语间。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江南雨天湖畔的宁静画卷。首句“细雨溟蒙一望间”,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雨丝轻柔、弥漫于视野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悠远的氛围。接着,“水村如画傍湖山”一句,将视线引向了远处,水边的小村落仿佛一幅精美的画卷,与周围的山水相映成趣,展现出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美好画面。
“烟笼远树浮青盖,云拥高峰湿翠鬟”两句,进一步渲染了雨中的景致。远处的树木被薄雾笼罩,仿佛披上了一层青色的纱幔;而高耸的山峰则在云雾的环绕下,显得更加苍翠欲滴,宛如女子的秀发被雨水浸湿,散发出独特的魅力。这两句通过细腻的色彩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雨后山林的清新与生机。
“归寺僧穿双屐去,扶犁农着短蓑还”描绘了人物活动的场景。僧人穿着木屐,踏着湿润的道路返回寺庙,农夫则身着短蓑,扛着农具归来,各自忙碌而平静的生活状态,为这幅画面增添了人间烟火的气息。这两句通过对比僧人与农夫的不同形象,体现了不同职业者在雨天中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平凡生活的赞美。
最后一句“偶耕招隐人何处,泥滑声中鸟语间”则引出了一个思考的空间。偶耕者,或许是在雨中偶然耕作的人,他们身处何方?在泥泞的道路上,鸟儿的鸣叫声与行人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种独特的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和谐交响曲。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偶耕者的关注,也暗示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湖田雨望》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江南雨天湖畔的独特风光和人文气息,既富有视觉美感,又蕴含深邃的哲理思考,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