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时至世尊须乞食,古来菩萨也求名全文

时至世尊须乞食,古来菩萨也求名

明 · 王世贞
参方一钵信心行,祗为诗编锡不轻。
时至世尊须乞食,古来菩萨也求名
新怜江左多贫里,旧诧燕中有化城。
千品莲花随事诵,劝师须是断无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北行乞食,携带名士卷子请求题诗的情景。诗中充满了禅意与文雅的交织,展现了僧人修行与文人雅集的和谐共融。

首联“参方一钵信心行,祗为诗编锡不轻”,开篇即点出僧人以信心为行,以诗编为伴,锡杖不离身,表达了僧人对佛法的虔诚和对文学艺术的热爱。这里的“诗编”不仅指书籍,也暗含了诗人身份,暗示僧人与文人之间的深厚联系。

颔联“时至世尊须乞食,古来菩萨也求名”,运用了佛教故事的典故,将僧人的乞食行为与佛祖、菩萨的形象相联系,同时巧妙地融入了对名声的追求,既体现了僧人的生活状态,也反映了其内心世界的丰富层次。

颈联“新怜江左多贫里,旧诧燕中有化城”,通过时空转换的手法,描绘了僧人沿途所见的景象和感受。一方面,他关注于江左(泛指江南)的贫困,体现了慈悲为怀的菩萨精神;另一方面,对燕中(可能指北方地区)的化城(佛教中的比喻,指能引导众生解脱苦难的地方)表示赞赏,显示了他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与实践。

尾联“千品莲花随事诵,劝师须是断无明”,总结全诗主旨,强调了僧人修行过程中对佛法的诵读与实践,以及对消除无知(无明)的追求。这里的“千品莲花”象征着佛教中的智慧与解脱,鼓励读者(或听者)跟随僧人的脚步,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最终达到心灵的净化与智慧的觉醒。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僧人北行乞食的生活片段,更蕴含了深刻的佛教哲学思想与文人雅趣的融合,是一首富有哲理与艺术魅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