嗷嗷食口众,身不亲耒耜
出处:《閒居纪事二首 其一》
元 · 蒲道源
客从长安回,叙阔访邻里。
貌悴于去时,因而问所以。
客悲向我言,此行幸脱死。
长安遭饥荒,食尽到糠秕。
升合贵不赀,珠金何足恃。
凌晨出求籴,于于如栉比。
暮归持空囊,菜色皆相似。
老弱困且羸,行随墙壁倚。
村墟向昏黑,剽掠群凶起。
咸云田中麦,苗枯无雨水。
今年如弗收,炊爨当易子。
予闻重叹嗟,祸及乃至此。
八政食为先,周书本微旨。
天下苟有饥,稷思若由己。
梁惠战国时,民粟知移徙。
一夫不获所,古人心愧耻。
如何填沟壑,遽忍立而视。
此邦粗偷生,唇亡寒及齿。
嗷嗷食口众,身不亲耒耜。
今朝听此言,徒增惊悸耳。
貌悴于去时,因而问所以。
客悲向我言,此行幸脱死。
长安遭饥荒,食尽到糠秕。
升合贵不赀,珠金何足恃。
凌晨出求籴,于于如栉比。
暮归持空囊,菜色皆相似。
老弱困且羸,行随墙壁倚。
村墟向昏黑,剽掠群凶起。
咸云田中麦,苗枯无雨水。
今年如弗收,炊爨当易子。
予闻重叹嗟,祸及乃至此。
八政食为先,周书本微旨。
天下苟有饥,稷思若由己。
梁惠战国时,民粟知移徙。
一夫不获所,古人心愧耻。
如何填沟壑,遽忍立而视。
此邦粗偷生,唇亡寒及齿。
嗷嗷食口众,身不亲耒耜。
今朝听此言,徒增惊悸耳。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蒲道源的《閒居纪事二首(其一)》,描绘了长安遭遇饥荒,百姓生活困苦的场景。诗中通过一位从长安回来的客人之口,详细描述了粮食短缺、物价飞涨、盗贼横行的社会现状。
首句“客从长安回”,点明故事背景,引出后文对长安饥荒的叙述。接着,“貌悴于去时”、“此行幸脱死”等词句,生动地展现了客人的疲惫与劫后余生的庆幸,暗示了长安的危险与艰难。
“长安遭饥荒,食尽到糠秕”揭示了粮食危机的严重性,人们连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都无法满足。接下来,“升合贵不赀,珠金何足恃”进一步强调了粮食的稀缺和价值的高昂,即便是珍贵的珠宝也无法替代食物的价值。
“凌晨出求籴,于于如栉比”描绘了人们在黎明时分出门寻找粮食的场景,如同梳子般密集,形象地表现了人们的急切与无奈。“暮归持空囊,菜色皆相似”则展示了他们空手而归的绝望,以及相似的憔悴面容,反映了社会普遍的苦难。
“老弱困且羸,行随墙壁倚”描绘了老人和病弱者在饥饿中的挣扎,他们依靠着墙壁行走,无力自保。而“村墟向昏黑,剽掠群凶起”则揭示了盗贼趁乱而起,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与不安。
“咸云田中麦,苗枯无雨水”指出农作物因干旱而歉收,预示着未来可能更加严峻的粮食危机。“今年如弗收,炊爨当易子”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的担忧,甚至提出了极端的生存策略,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绝望与悲哀。
最后,“予闻重叹嗟,祸及乃至此”表达了诗人的深切同情与反思,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和对人性的拷问。全诗以细腻的笔触,深刻揭示了元代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社会批判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