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言必使他人信,沥尽丹诚谁肯知
出处:《秋游六首 其五》
宋 · 邵雍
九月风光虽已暮,中州景物未全衰。
眼观秋色千万里,手把黄花三两枝。
美酒易消闲岁月,青铜休照老容仪。
若言必使他人信,沥尽丹诚谁肯知。
眼观秋色千万里,手把黄花三两枝。
美酒易消闲岁月,青铜休照老容仪。
若言必使他人信,沥尽丹诚谁肯知。
注释
九月:秋季的第九个月。暮:傍晚,衰落。
中州:古代指中原地区。
景物:自然景象或人文景观。
衰:衰退,衰败。
秋色:秋天的景色。
黄花:菊花,秋季常见花卉。
三两枝:少数几枝。
美酒:好酒。
闲岁月:悠闲的时光。
青铜:泛指金属镜子,古时常用铜制作。
老容仪:衰老的容貌。
必使:一定要让。
他人信:他人相信。
沥尽丹诚:倾尽真诚的心意。
谁肯知:谁会理解。
翻译
尽管九月的景色已显萧瑟,中原的景象并未完全凋零。纵目远望秋色覆盖千里,手中仅握着两三枝黄菊。
美酒容易消磨悠长时光,铜镜却映照出衰老容颜。
如果说一定要让他人相信,倾尽赤诚又有谁会理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秋游六首(其五)》,描绘了九月时节虽然已是晚秋,但中原大地的景色并未完全凋零。诗中通过“九月风光虽已暮”表达出秋天的深沉与萧瑟,但“中州景物未全衰”又展现出生命力的坚韧。诗人放眼望去,“秋色千万里”,手中却仅握“三两枝黄花”,形成鲜明对比,寓含人生短暂与自然永恒的主题。
“美酒易消闲岁月”一句,借酒消愁,感叹时光易逝,而“青铜休照老容仪”则以铜镜自比,暗示岁月在脸庞上留下的痕迹。最后两句“若言必使他人信,沥尽丹诚谁肯知”,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慨,即使有真诚的心意,若不被人理解,也难以传达。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秋景为背景,寓言人生哲理,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