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寒宿芦苇,晓色明西林
出处:《晦日马镫曲稍次中流作》
唐 · 常建
夜寒宿芦苇,晓色明西林。
初日在川上,便澄游子心。
秦天无纤翳,郊野浮春阴。
波静随钓鱼,舟小绿水深。
出浦见千里,旷然谐远寻。
扣船应渔父,因唱沧浪吟。
初日在川上,便澄游子心。
秦天无纤翳,郊野浮春阴。
波静随钓鱼,舟小绿水深。
出浦见千里,旷然谐远寻。
扣船应渔父,因唱沧浪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宿:过夜,停留。晓色:黎明的光线。
川上:河流上。
游子:离家在外的人。
纤翳:微小的云雾。
春阴:春天的阴霾。
钓鱼:垂钓活动。
绿水:清澈的绿色水域。
旷然:空旷开阔。
渔父:渔夫。
沧浪吟:古代诗歌,此处可能指代隐逸或归隐之意。
翻译
夜晚寒冷,栖息在芦苇丛中,拂晓的光线照亮了西边的树林。朝阳初升于河面之上,立刻让游子的心境变得清澈。
秦地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郊外田野笼罩着春天的阴霾。
水面平静,适合垂钓,小舟在碧绿的深水中轻轻摇曳。
驶出港湾,眼前展现千里景色,令人心胸开阔,追寻远方。
我敲击船舷回应渔夫,随之吟唱起《沧浪吟》这首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早晨景象,诗人在芦苇丛中过夜,清晨时分,天色明亮,西林初现曙光。初升的太阳照耀着河川,使游子的心情也变得澄清。秦地的天空干净无云,而郊野则弥漫着春日的轻阴。波平如镜,渔人在水上钓鱼,舟小而水深。从浦口望去,可见千里之远,心中充满了对远方的向往与探寻。
诗中的扣船应答,是对渔父呼唤的回应,而后续的沧浪吟,则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在这首诗中,常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己对旅行生活的独特体验和情感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