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向水中去,母从岸呼鸣
出处:《鸡雏吟》
宋 · 方逢辰
我闻先儒云,鸡雏可观仁。
须臾不舍母,是即孝弟根。
不待教而知,不待习而成。
于斯为良知,于斯为良能。
人从此充拓,四海皆闵曾。
异哉鸡伏鹜,出壳忘其恩。
子向水中去,母从岸呼鸣。
子往母亦往,子疏母愈亲。
鹰隼飞在天,母亦与子惊。
或遇狸与狌,爱雏忘其身。
不顾力小大,直与争死生。
天于微物上,感人恻隐真。
人观鸡护雏,铁石为动情。
子呱方卧冰,安得卵覆人。
勿看鸡伏鹜,吾则行吾仁。
须臾不舍母,是即孝弟根。
不待教而知,不待习而成。
于斯为良知,于斯为良能。
人从此充拓,四海皆闵曾。
异哉鸡伏鹜,出壳忘其恩。
子向水中去,母从岸呼鸣。
子往母亦往,子疏母愈亲。
鹰隼飞在天,母亦与子惊。
或遇狸与狌,爱雏忘其身。
不顾力小大,直与争死生。
天于微物上,感人恻隐真。
人观鸡护雏,铁石为动情。
子呱方卧冰,安得卵覆人。
勿看鸡伏鹜,吾则行吾仁。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先儒:古代的儒家学者。鸡雏:小鸡。
仁:仁德、仁慈。
孝弟:孝顺和悌爱。
良知:本能的道德意识。
良能:本能的能力。
充拓:扩展、扩大。
闵:同‘悯’,怜悯。
异哉:真是奇怪啊。
忘其恩:忘记母亲的恩情。
呱:小鸡的叫声。
卵:蛋。
行吾仁:实践我的仁爱。
翻译
我听说古代的学者说,小鸡的成长可以体现仁德。它们片刻不离开母亲,这就是孝顺和悌爱的根源。
它们不用教导就懂得,不用学习就能做到。
这就是良知,这就是本能。
人们因此受到启发,扩展了爱心,对所有人都慈悲。
奇怪的是,小鸡孵化出来后就忘记了母亲的恩情。
小鸡跳入水中,母鸡在岸边呼唤。
无论小鸡去哪里,母鸡都跟随,母子关系反而更紧密。
即使鹰隼在天空飞翔,母鸟也会因孩子而感到惊恐。
有时遇到狐狸或野鼠,母鸟会舍身保护幼崽。
不管力量大小,母鸟都会全力与敌人争斗。
上天在微小生物身上展现怜悯之心,触动人心。
看到鸡保护小鸡,连铁石也被感动。
小鸡刚出生就卧在冰冷的冰面上,怎能期待有人来保护它们的蛋呢?
不要只看到小鸡忘记母亲的行为,我要实践我的仁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母爱的生动画面,通过鸡雏与母鸡之间的情感联系,展现了孝道和仁心。诗人以此为喻,表达了对自然法则的赞美以及对人类良知良能的期望。诗中的意象丰富,如“子向水中去,母从岸呼鸣”、“鹰隼飞在天,母亦与子惊”,这些生动的细节都表现出了母鸡对于雏儿的无微不至和勇于保护其生命的母性本能。
诗人通过这种描写,不仅赞叹了动物世界中母亲对后代的爱,也由此引申到人类社会,强调了孝道与仁心是人类应有的美德。同时,“天于微物上,感人恻隐真”一句,则表达了一种宇宙万物皆含有至理、自然界中蕴藏着教化人的哲思。
整首诗语言平实而情感丰富,意境深远而又不失亲切。它不仅是对母爱的颂歌,也是对人伦之美和宇宙大道的一种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