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岂意寒复生,霏微欲倾泻全文

岂意寒复生,霏微欲倾泻

出处:《上元晨起口占
明 · 林大春
向来雨乍晴,咸欣得元夜。
火树倾城作,鳌山待月卸。
岂意寒复生,霏微欲倾泻
烟云蔽白日,风光乃不借。
惨澹南高峰,寂寞东林社。
不如且安眠,清香浸兰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上元节早晨雨后初晴的景象,以及诗人对这一景象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自然界的变换与人的内心情感的交织。

首句“向来雨乍晴”,简洁地描述了天气的变化,从雨转为晴朗,为整幅画面铺垫了基调。接着,“咸欣得元夜”表达了人们对节日的喜悦之情,元夜即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人们欢聚一堂,共度佳节。

“火树倾城作,鳌山待月卸”两句,通过“火树”和“鳌山”的形象,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的盛况。火树指的是装饰着灯火的城市,而鳌山则是指堆砌成山状的灯饰,等待月亮升起时展示其美丽。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与繁华,也暗示了时间的推移。

然而,好景不长,“岂意寒复生,霏微欲倾泻”两句转折,描述了天气突然变冷,雾气弥漫,仿佛要倾盆而下的情景。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也暗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短暂易逝的感慨。

“烟云蔽白日,风光乃不借”进一步强调了天气变化对景色的影响,云雾遮挡了阳光,使得美景不再显现。这里不仅体现了自然界的不可控性,也寓意了人生中的美好时光往往短暂,需要珍惜。

最后,“惨澹南高峰,寂寞东林社”两句,通过对比南高峰的阴沉与东林社的孤独,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南高峰可能象征着外界的变幻无常,而东林社则可能是诗人内心深处的避风港,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思考。

“不如且安眠,清香浸兰麝”则是诗人在面对外界变化与内心矛盾后的选择,建议自己暂时放下烦恼,寻求内心的平静。这里的“清香浸兰麝”可能象征着诗人追求的精神境界,或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上元节早晨从晴转雨的自然景观,以及由此引发的诗人对时间、变化、美好与孤独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