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士贻美谥,自珍非世琛
松风与溪月,相守历古今。
初无廊庙姿,又不能础砧。
呈文谢珉光,抚质愧球琳。
金马与碧鸡,光景动照临。
圯桥授书老,陈仓雊时禽。
是皆为国器,不尔事陆沉。
浮云有傥来,得名岂其心。
谅如曲辕社,长存斧斤寻。
智士贻美谥,自珍非世琛。
不材以为宝,吾与汝同音。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名为《戊午夜宿宝石寺视宝石戏题》,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所作。诗中,诗人以宝石寺中的石头为题材,寓言于物,展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石形卧苍牛”,形象地描绘出一块巨石状似卧牛,静躺在古老的松荫之下,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氛围。接下来,“松风与溪月,相守历古今”描绘了松风轻拂和溪月静照的自然景象,暗示时间的流转和永恒。
诗人感慨石头虽无廊庙之姿,无法承载栋梁之任,但它仍有自身的价值,“呈文谢珉光,抚质愧球琳”,表达石头虽平凡但仍有光泽,如同球琳般珍贵。接着,诗人借“金马与碧鸡”象征权势与光明,暗示石头虽未被世俗看重,却仍能照耀他人。
“圯桥授书老,陈仓雊时禽”暗指黄石公的典故,石头虽无显赫地位,却能传授智慧,如同陈仓之鸟,适时鸣叫。诗人认为这些石头都有其独特的用途,即使看似无用,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最后,诗人以“浮云有傥来,得名岂其心”表达对名利的看法,认为名声并非石头本愿,更像浮云般偶然。他以“曲辕社”比喻石头的朴实无华,暗示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在品质而非外在形式。“智士贻美谥,自珍非世琛”,石头虽不被世人视为珍宝,但智者却能给予美好的评价,珍视其内在价值。
结尾处,诗人以“不材以为宝,吾与汝同音”表达了对石头的共鸣,即不追求世俗的才能和地位,而珍视自身的本质和价值,这正是诗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整首诗语言简洁,寓意深远,体现了黄庭坚诗歌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