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英会里盟诗社,唱和于今少懒斋
出处:《挽懒斋处士》
明 · 江源
俯仰无惭乃大佳,山中泉石老形骸。
年逾七十颇称意,儿亦英奇不挂怀。
芳草池边春梦短,少微天上夜光埋。
耆英会里盟诗社,唱和于今少懒斋。
年逾七十颇称意,儿亦英奇不挂怀。
芳草池边春梦短,少微天上夜光埋。
耆英会里盟诗社,唱和于今少懒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者在山中生活的自在与满足,以及对儿子的骄傲之情。首句“俯仰无惭乃大佳”表达了老者对自己一生行为的无愧与自豪。接着“山中泉石老形骸”则展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年过七旬还能感到满意,说明其心态平和,对生活有着深刻的理解。
“儿亦英奇不挂怀”一句,透露出老者对儿子的赞赏与放心,儿子的优秀让他无须担忧。接下来,“芳草池边春梦短,少微天上夜光埋”两句,运用了自然景象来比喻时光的短暂与人生的无常,同时也暗示了老者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欣赏。
“耆英会里盟诗社,唱和于今少懒斋”则点明了老者在文人雅集中的地位与影响力,以及他与同好之间的深厚情谊。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老者的智慧、淡泊与对生活的热爱,是一幅生动的晚年生活画卷。